紫禁城外,总理衙门。
厚重的朱漆大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阴沉,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默默吞噬着来往官员的精气神。
载淳步入其中,步伐沉稳有力,却掩盖不住内心的波澜。
空气中弥漫着凝滞的氛围,令人呼吸都感到些许压抑。
雕梁画栋,朱漆廊柱,本应彰显皇家气派,此刻却更像一座无形的牢笼,将大清困于其中。
甫一落座,载淳便感受到几道尖锐的目光,如同芒刺般扎在他身上。
他抬眼望去,只见几位身着朝服的老臣正襟危坐,面色凝重,眉宇间透着深深的敌意。
他们是朝廷中守旧势力的代表,对与洋人谈判一事,始终抱持着强烈的抵触情绪。
载淳的目光与他们短暂交汇,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反而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皇上,这与洋人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啊!”一位老臣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洪亮,掷地有声,“自古以来,我天朝上国便以‘华夷之辨’立于世界之巅,如今却要向这些蛮夷低头,岂不有损我大清颜面?”
“是啊,皇上!”另一位老臣也附和道,“这些洋人狼子野心,一旦让他们得寸进尺,后果不堪设想!”
守旧派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会议室内的气氛也愈发紧张。
载淳眉头紧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慷慨陈词,心中却波澜不惊。
他深知,这些老臣并非不忠,只是囿于传统的观念,无法看清世界的局势。
“诸位大人所言,朕并非没有考虑过。”载淳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但如今世界大势,早已不是闭关锁国就能安然无恙的时代了。唯有顺应潮流,才能保全大清江山社稷。”
“皇上此言差矣!”一位老臣激动地站起身来,“我大清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何须仰仗这些洋人?”
张总理衙门官员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慌乱地看看载淳,又看看激动的守旧派官员,嘴唇嗫嚅着,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载淳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英国公使身上。
这位公使正襟危坐,脸上带着一丝傲慢的微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李外交谋士站在一旁,脸色平静,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载淳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英国公使却突然说道:“陛下,关于通商口岸的事情……”
“此事……”载淳刚要说话,却被一位守旧派官员打断,“皇上,万万不可答应啊!”
载淳猛地一拍桌子,“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