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改制困局处,破局现曙光

养心殿内,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

载淳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手中紧紧攥着那份科举改制计划,指节泛白。

殿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他心头笼罩的阴霾。

守旧派的压力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感到一阵无力,胸口像是压了一块巨石,呼吸都变得困难。

“皇上,您已经一天未进膳了。”李公公轻声提醒,语气中带着担忧。

载淳摆了摆手,没有说话,目光依旧落在手中的计划上,眼神深邃而复杂。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朝堂上那些官员们义愤填膺的面孔,韩礼部尚书那志得意满的笑容更是让他心中烦闷。

韩礼部尚书此刻正志得意满地回到府中,他仿佛已经看到载淳放弃改革,向他们妥协的场景。

他捋了捋胡须,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心中暗道:“皇上终究还是太年轻啊,这科举改制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推行的?”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富察氏正跪坐在佛堂前,双手合十,默默地为载淳祈祷。

她知道,科举改制对载淳来说意义重大,也是他登基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她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支持他,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平安度过这个难关。

国子监内,刘学府老学究正与一群老学究们聚在一起,他们一个个面色凝重,语气激动地议论着新科举制度。

“这新选拔标准简直是荒谬!不尊圣贤,不重经典,如何选拔人才?”刘学府老学究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重重地拍着桌子。

“是啊,这简直是要颠覆我大清的根基!”另一位老学究也附和道。

他们的话语如同瘟疫般在国子监内蔓延,引发了更大的恐慌和不满。

周教育官员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却无力阻止这些流言蜚语的传播。

他焦急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担忧。

载淳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起来,他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计划书缓缓放下。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紫禁城上空璀璨的星空,心中渐渐平静下来。

他明白,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绝不会退缩。

“李公公,”载淳突然开口,“明日宣周教育官员进宫。”

“嗻。”李公公躬身应道。

载淳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微微上扬,低声道:“好戏,才刚刚开始……”

翌日清晨,金龙殿上,气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