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曹操的反击

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大军终于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一声令下,四百七十万大军如潮水般向着鲁国进发。这四百七十万大军,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所过之处,尘土飞扬,草木皆惊。如此庞大的军队,根本不可能瞒住曹操几人。

曹操几人很快就得到了我们大军进发的消息。当这个消息传到他们耳中时,他们的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他们还得知东吴那些鼠辈已经战败投降,原本参与城战的主力部队已经朝着他们这里赶来。而此时的鲁国,经过之前的一番战斗,防御工事还没有完全恢复,城墙残破,城门摇摇欲坠。如果在这里防守的话,他们肯定会比较吃亏。

至于出城野战,曹操更是没有丝毫的信心。他深知,那可是城战的主力部队,不仅军队数量众多,而且大将如云。自己这边无论是兵力还是将领的实力,都远远比不上对方。与这样强大的敌人正面硬刚,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曹操眉头紧锁,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万分,一时之间竟想不出应对之策。他的谋士们也围坐在一起,交头接耳,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但却都无法让曹操满意。整个营帐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氛,一场大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时光匆匆流转,我们一路马不停蹄地向着鲁国进发。沿途的风景在我们急切的脚步下,如走马灯般快速闪过,却无暇顾及。终于,当我们风尘仆仆地抵达鲁国那片广袤的土地时,远远就听闻了曹操几人的消息。原来,他们早已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返回了沛国。

沛国,那是一片充满战略意义的土地。曹操此人,心思缜密,谋略过人,一回到沛国,便立刻开始着手加固这里的防御。他几乎将沛国的防御提升到了极限状态。城墙上的砖石被一块块精心堆砌,每一处缝隙都被严丝合缝地填补,仿佛坚不可摧的堡垒。城墙上还架设了密密麻麻的弩箭和投石机,随时准备给予来犯之敌致命一击。

更令人头疼的是,沛国的粮草储备十分充足。堆积如山的粮草,足以支撑城内的军民在长时间的围困下生存下去。想要拿下这样一座固若金汤且粮草无忧的城池,谈何容易!据可靠情报分析,没有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成功。

再看看沛国的军事力量,如今那里足足驻扎着350万大军。这350万大军犹如一片钢铁洪流,严阵以待。而且,防守城池的将领们更是人才济济,其中有很多都是身经百战、威名赫赫的大将。尤其是廉颇,这位堪称防守型的圣级历史统帅。他一生经历无数战役,防守经验极为丰富。他深谙防守之道,排兵布阵犹如神来之笔,任何敌人想要从他手中夺取城池,都如同蚍蜉撼树。

我们的大军来到鲁国之后,主帅立刻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命手下的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加固鲁国的城池防御。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进攻和城池的防御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毕竟,我们的目标是去攻打沛国,而不是守在鲁国。然而,作为一位经验丰富、深谋远虑的统帅,他深知“未虑胜先虑败”的道理。

在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谁也无法保证每一场战斗都能取得胜利。如果作战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强大阻力,那么就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后路作为保障。加固鲁国的城池防御,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样一来,就算在进攻沛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利的情况,大军也不会快速溃败。鲁国这座坚固的城池就会成为我们的落脚之处,我们可以在这里进行防守,等待时机,组织力量进行反击。

于是,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有的去砍伐树木,用来制作防御的栅栏和拒马;有的去搬运石头,加固城墙的根基;还有的去挖掘壕沟,设置陷阱。整个鲁国的城池周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提前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