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神秘人
包子几人的身份被卓王孙刻意“泄密”之后,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但接下来,新的问题又来了——
“家主,那为首的公子哥,是什么来头?看起来,好像比小侯爷的排面还要大许多呢。”
这个问题,是几乎所有卓氏人都非常渴望得到答案的共性问题,就连卓王孙本人也不例外。
卓王孙悄悄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捂着嘴巴对族人道:“我也不知,反正,大家只要知道,比小侯爷还……那个,就是了。”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想想,在咱蜀汉帝国,比那张飞的孙子皇后娘娘的侄儿地位更加高贵显赫的,还能有几人?
卓氏人可不是没有见识的乡野匹夫,对于蜀汉朝堂的认知,一点也不肤浅。
于是,几个人便悄悄地自己掰着指头算来算去——
“大臣里就不必说了,皇帝家族里,先帝无嫡亲来蜀,共生有三子,长子为当今陛下,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建兴八年,才刚刚被改封为甘陵王和安平王。按照年龄上来说,很可能便是这二位王爷家中的一位了。”
他们分析得没错,蜀汉真正比张家地位更加尊崇的,除了这两位货真价实的王爷之外,还真的就没有什么人了。
蜀汉自诩为大汉的继承者,有一条执行得尤其坚决,当然,说坚决,还不如说无奈,那便是非刘不王,非功不侯。
当初,前汉开国老祖刘邦的“白马盟誓”——非刘不王,非功不侯,被后人执行得一塌糊涂。
刘邦刚刚下葬,尸骨未寒之际,大老婆吕氏掌握了皇家权柄,便将“白马盟誓”破坏得不要不要的,想封谁就封谁,想侯谁,就侯谁,还将看不顺眼儿的刘姓王杀了无数个,杀得老刘家人人心寒,走路都得扶墙。
后汉同样,不仅将前朝的胡乱封侯的“优秀惯例”继承了个够够的,甚至推陈出新,将一众宦官都封了侯。皇帝甚至还公然宣称这个宦官是俺爹,那个官宦是俺娘……
蜀汉政权在这方面,所作所为尤其果决。
刘备入川,老家本就没有什么人了,最嫡亲的,便是前后生的这三个儿子,所以,老大刘禅做了皇帝,老二老三便做了鲁王梁王。
其余的,无论功劳再大,位高不过侯爵,而且,最好的,不过县侯,如魏延的南郑侯。一般的,都是亭侯乡侯。张飞马超等,都是乡侯。
关云长之所以一直是亭侯,皆因他这个亭侯来头实在不简单,那是汉献帝亲自封的,货真价实,所以,谁也不敢轻易改动。人家自己也许根本就不乐意你改封,他这个亭侯在整个蜀汉属于蝎子的粑粑——独(毒)一份!
比如关张赵马黄等,后世最为熟知且津津乐道的赵云,生前连侯爵都没有捞到。
一旦想清楚了这其中的道道,卓氏人顿时便都神采飞扬起来,哪里还有半点疲态!
“说什么姓沈,哼哼,不过是一个拙劣的障眼法而已,咱卓氏人可不是没有见过大世面的野人!这位小王爷也是,起个假名字都那么不上心,姓什么不行,偏偏姓沈,咱这蜀中,可就没有听说过有姓沈的大户人家!”
“咱卓氏莫不是又成了皇家座上客?啧啧……”
这样的念头一旦冒出来,便如雨后春草般,再也遏制不住了。
于是,这些卓氏人便各自在脑海里自动恶补了许多虚无缥缈的章节来,譬如:“皇家也知我卓氏大名了”“我卓氏毕竟是冶铁行业的执牛耳者,怎么样,你即便是皇家又如何,还不是巴巴上我卓氏的门”云云……
到了越巂郡城,大家也没有进城,只是在外面稍微歇息了一下,有郡城的人来给补充了许多食物,还更换了马匹。那些人对沈腾几人的尊重,是刻画到骨子里的,谁不知道这位沈公子与抠脚老汉的关系莫逆?两个人只要在一起,不是你的鼻子就是我的眼睛,那种热乎劲儿,与亲爷孙俩也没有什么两样。
而这些热络尊敬尽入那些卓氏人的眼中,便更加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觉得自己卓氏这下算是真正地抱住了蜀汉第一粗壮的大腿无疑了。
也因此,一个个再也没有了前几天的萎靡神情,腿脚都麻利得要命,一个个的,简直不知道多能干。
从越巂郡折向西南,一路上,逐渐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第一支队伍便是银坑洞的,为首的不是那花蝴蝶还有谁?
花蝴蝶带的人不多,也就十来个,与沈腾等人见面后,打了个照面,只说了一句:“我家王妃说了,有花银钱的地方,只管开口,小王爷您可莫要扭扭捏捏,让人低瞧了去!”
又补充一句:“王妃让我带来了这些人,都是王爷可以信任的人,财务度支尽可以放心交给他们来做,保证不会让小王爷您失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