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坐。”吴逸之仔细看过方梅的工作证和介绍信,点点头,把满书桌的文献、书稿略略收拾了一下,找了个玻璃杯,倒了些开水烫了烫,才给方梅倒了杯热水,就安静地看着她,等她提问。
“其实,我对燕园很熟悉,我当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学系。”方梅主动提了一句。
“哦,是吗?”
“当年我也在这里参加过党组织的学生运动。”
“哦,是吗。”
教授显然没有很大的兴趣。
方梅转入正题:“吴教授,我这次来,是想向您了解一些当年您在广州中山大学期间参加学生运动的情况。”
吴逸之眼镜后的眼睛显出少许惊讶,反问道:“方副处长是代表哪一个组织来调查的?”
“我是代表广东省公安厅来外调的。”方梅有些诧异,她了解过,吴逸之是民主党派成员。
“你不是代表造反派或者什么群众组织来的?”
“不是,我是省厅党组织委派的。”
“那么,是谁介绍你来的?”
方梅说出了当年广州地下党领导人的姓名。
吴逸之舒了口气:“对不起,方梅同志,我还以为......现在外面很乱,到处都在搞外调抓叛徒查历史,我要对当年的同志负责。”
“您放心,我是代表厅党组来的,我们之间的谈话将作为绝密保存,绝不会流向社会,我的调查也正是基于对历史负责、对同志负责而进行的。”
“很好,谢谢。那么你想了解哪方面的具体情况?”
“关于陶广乾的情况……”
“咣、咣、咣”,突然传来粗暴的敲门声。
吴逸之打开房门,三个穿着绿色军干服的青年人闯了进来。
为首的青年横眉立目张口训斥道:“吴逸之!你既不参加火热的群众运动,又不在家里写检讨材料,躲在这里干什么?”
没等吴逸之答话,方梅站起来走上前,冷冷地说道:“是我约了吴教授谈话,有什么问题吗?”
“你是什么人?”来人依然气势很盛。
方梅递上工作证,来人看了一眼,气焰消了一些,转头对吴逸之呵斥道:“吴逸之,我正式通知你,明天上午九点在大礼堂召开批斗大会,你作为反动学术权威一起陪斗,必须准时参加,接受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批判。听到没有?!”
吴逸之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满口答应:“好的,好的,我会准时参加的。”
来人“咣当”一下摔了门,雄赳赳而去。
吴逸之苦笑了一下:“是我们系里的……青年教师和工宣队,方梅同志,请坐吧,咱们接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