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年4月13日 广州

田佩瑜走出关口,便一眼看到广场上停着几辆大客车,每辆客车前都有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举着一块牌子:广交会专车,车身上也清楚地标着:“罗湖==广州宾馆”的字样。车旁还有一位身穿宾馆制服的女子,手执扩音喇叭,用普通话、粤语和英文不断地交替喊着:“请参加广交会的港澳客商及外国朋友乘坐专车,我们将直接送你们到大会签到处。”

他迟疑了一下,回头望了望关内涌出的客流,仿佛在找什么人,然后慢慢向最前面一辆客车走去。他拿出请柬,彬彬有礼地出示给车前的女服务员,女服务员笑容满面地做了个请上车的手势。

过关的人流中,不断有人登上客车,头一辆车很快就坐满了。手拿扩音器的方梅低声对身边身着便装的人叮嘱道:“你快去通知一下你们站长,让各窗口留意后边是否有其他可疑人员;另外让站长马上给省厅的陈振忠处长家里打电话。我跟这辆车回广州了。”她担心田佩瑜不是一个人入境,后面也许坠着个把随从或者警卫。说罢便登上了客车。

车子一启动,方梅操着流利的粤语,微笑地面对着满车的港澳商人说道:“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春季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我姓方,是广州宾馆的会务部副主任。我们广州宾馆是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国内最高建筑,楼高八十四米,比上海国际饭店高出一米,位于市中心海珠广场,有二十七层楼、三百五十多间客房,各种风味餐厅齐全,是专门为了接待参加广交会的客商而建造的国内一流涉外饭店。还没预定饭店的客人,欢迎入住刚刚落成的广州宾馆。我们宾馆一楼设有广交会签到处,我们将送各位直达。当然,如果有已经提前预定好了其他饭店的客人,到宾馆后,我们会安排大会的车辆转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可以找我。谢谢大家!”

车里的客商频频点头,对这位落落大方的女士投以欣赏的眼神,还不断有人大声提着问题。方梅一边流畅地回答问题,一边用余光观察坐在离车门不远处的田佩瑜。她留意到,她说话期间,田佩瑜表现得很自然,别人笑他也笑,只是有两次不经意地瞟了坐在他身后侧的一个年轻人一眼。如果那是个大美女,多瞟两眼实属正常,可那个年轻人粗脖方脸,神态顶多就是个跟班,有什么好看的?

小主,

“哦,快到中午了,为了让大家尽快抵达广州,一会儿我们的车中途就不停了,我们准备了些面包和桔子汽水,大家先垫垫,到了宾馆再吃饭吧。来,往后面递递。”

方梅在紧靠车门的座位坐下,心里忐忑不安。几个小时后,车就抵达广州了,她没法再继续监视田佩瑜。她担心消息没有及时传给还在学习班里的陈振忠,更担心陈振忠没有办法组织人手,在车到广州宾馆后接替她盯住田佩瑜。

与此同时,陈振忠的妻子黄艺雯正焦虑地守在家里。老公临走前交代她,这几天不要去上班,请假在家守着,一有电话打来,便马上去学习班告诉他。

她也曾是广州地下党的一员,与当时的上级陈振忠在工作中相识、相知、相爱,解放后一直在省政府机关工作。她从来不问丈夫的工作,问了丈夫也不会说,她深知丈夫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目前困难的形势下,她愿意替丈夫分担。但她没想到,解放这么多年了,他们居然又要像当年一样从事地下工作。

电话终于响起来,她一把抓起电话。

“是陈处长家吗?”

“是,你哪里?”

“是阿嫂吧,我是罗湖边检站的叶站长啊。”

“哦,你好,好久不见。”

“请转告陈处长,客人到了,15分钟前坐车去广州宾馆了,方小姐陪着。”

放下电话,黄艺雯看了眼手表,拿了个袋子,匆匆塞了几件丈夫的干净衣服,出了门。

好在南京路离公安厅宿舍区并不算太远,坐几站公共汽车就到了。她怕误了事,下了车便一路小跑。

到了学习班门口,岗哨伸手拦住,厉声喝道:“干什么的?”

“我是陈振忠的家属,来给他送换洗衣服的。”

“到传达室签到。”

传达室的看门老头是退休民警,跟他们两口子都很认识,乐呵呵地说:“小黄,找陈处长啊,他周末就回家了,你跑来跑去做什么?……哎呀,登什么记呀,我去把他叫出来。”

过了一会儿,陈振忠身穿破旧的工作服,手里端着吃了一半的饭碗匆匆而来。看门大爷默契地守在门口,还贴心地关上了传达室的门。

陈振忠见到妻子劈头就问:“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