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年4月17日 广交会展厅

“先生,来看看我们的端砚吧。”那个土气的男人见他过来,客气地打招呼。

“你是省进出口公司的?”

“不是,不是,我是肇庆市郊区端砚厂的。”

“哦”林华堂掏出工作证,“我是省公安厅的,用一下你的地方,一会儿有重要的外宾来参观。”

那男人诚惶诚恐地双手递还工作证,紧张得有些结巴:“当然……当然可以……您请坐……来喝茶。”他用热水瓶里的开水仔细烫了烫杯子,斟了一杯茶恭敬地递给林华堂。

林华堂接过茶问:“你贵姓?”

黑瘦男人有些局促:“我姓曾,叫曾阿泉”

林华堂和蔼地道:“你忙你的,不用管我,我就借你的宝地坐一会儿。唷,来客商了,你去招呼你去招呼。”

两个穿着笔挺板正西服的男人和一位女士缓步走到展位前,仔细观赏着砚台,不时用手指摩挲,低声用日语说着什么,那位像是翻译的女士问道:“请问这是肇庆端砚吗?”

曾阿泉答:“正宗端砚。”

其中一位年纪稍长气质儒雅的日本人用流利但略显生硬的普通话问:“这位先生是肇庆人?”

“哇,你会说中国话?太好了!我就出生在端溪边,所以叫曾阿泉。”

“幸会幸会。曾桑,我想问问,这些砚台都是哪些砚坑的?”

曾阿泉一改刚才见到林华堂的局促神情,侃侃而谈:“这些砚石都出自我们端溪东侧斧柯山西麓的砚坑,桌上都是我们肇庆郊区端砚厂的新品。柜子里的这些是老料老工,这几方是麻子坑的,这几方是坑仔岩的,那边三方是老坑的,矿坑都在河床下面100多米呢,现在矿石已经开采枯竭了。你摸摸看,石质温润细腻,致密坚实,质柔而刚,摸上去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所谓摩之寂寂无声响。最关键是它贮水不涸,呵气研墨,而且不损毫,发墨快……”

“喔,老坑、麻子坑……都是出好石头的坑啊!”两个日本人打开玻璃柜,把玩着几方砚台,兴致勃勃。那气质儒雅的长者赞道:“你是肇庆本地人,还是个大行家。”

曾阿泉又道:“你们很懂行啊。你们再看看桌上这几方砚台的雕工,都是我们厂老师傅做的,都有几十年的手艺。还有这上面的冰纹,还有马尾纹,多漂亮!你看这方抄手砚,还有这方绿端砚,这个颜色的砚石现在不多了。还有这两方,上面有凤眼的……”

两位日本人频频点头,又低声嘀咕了几句。那位女士问:“请问各开价多少?”

曾阿泉拿出一张纸,“这是价目表。”

年长的日本人接过看了看,眼里流露出兴奋的目光,却脸色如常说道:“我叫藤原,是专门经销中国文房四宝的,在大阪、奈良都开有专门店,请问曾桑,你们还有更多的货吗?”

曾阿泉很惊喜:“有,有!”

这时,几个扛着笨重摄影器材的人走过来,选了一个机位,支上三脚架,摄影机上印着: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

林华堂看了眼手表:2点28分,来人快到了,再过半小时左右外宾就要来了。

他装作欣赏玻璃柜里的端砚,留心注意着28层牙球灯的展柜周边,尤其注意观察独自一人的客商。经过昨天的事,他判断今天来的恐怕是真正与他接头的人,可是,如何在人群中分辨出来人呢?当然,他可以主动现身,走到28层牙球灯展柜前,来人见过他的照片,一定能认出他来,但那样风险太大,如果来人已被人跟踪,他就是自投罗网。

正在焦虑时,他突然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