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戍司之内。
骆俊递过去两份公文,好奇道:“程司丞,不知镇国府准备遣谁去驻扎新罗,百济两国?”
“北府军。”
“东府军。”
程昱提笔写下自己名字,并压上刘牧赐予的镇戍印,笑道:“这算是陈桐与杜景之争,里面还有监州尉的事情,我们镇国府不便掺和,与礼部,户部做好互市便可,至于百济,新罗为了朝贡贸易会打成什么模样,与我们并无干系!”
“这倒是。”
骆俊接过公文,告别镇戍司。
三韩,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个试验场。
对外的两种国策,一往东,一往西,终是要定下最利于大汉之政。
大汉的对外的影响力。
随着一份份盟约签订,愈发的强盛。
江东之地。
可谓苦难之处。
四月雨季又临,长江水位暴涨。
春耕被延误,加上横行的疠气,使百姓苦不堪言。
江东各郡,诸多人啸聚山林,使山越势力愈发的壮大,令大都督府的掌控力有崩溃之危。
强宗骁帅,便是孙坚之祸。
严白虎,祖郎,费栈之流是其中的佼佼者。
泾县。
大帅祖郎虽被斥为贼首。
然,并未于山中扎寨,而是聚兵设坞堡。
整个泾县府都对其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孙策的征讨。
泾县。
坞堡之内。
摇曳的灯火,将大堂照的分外阴森。
堂内左右汇聚不少宗将,若有若无的血腥气,萦绕于众人的鼻腔。
“孙策。”
“江东的小霸王?”
祖郎神情狰狞,抚手合上一个死去宗将的眼眸。
他是泾县大帅,探马斥候遍布整个丹阳郡,早已知晓孙策发兵泾县,却没想到来的如此之快,还令麾下一位宗将死于其手。
“祖帅。”
堂下,费栈沉声道:“有人暗传于某,孙坚父子想要用我们这些人的首级震慑荆扬叛乱,没想到某赶来泾县时,你们便已经开始交手了!”
“有心了。”
祖郎掀袍转身,问道:“何人传你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