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看着永璘,心中不禁对他多了几分赞许,说道:“王爷有此心甚好。如今水患当前,最紧要的便是筹集救灾物资,还要安排人手前往灾区组织救援和安抚百姓。王爷若是有心,可在京城号召富商们捐款捐物,也好解燃眉之急。”
永璘听后,一拍胸脯说道:“好!此事就包在本王身上,我这就去办。”说完,转身就要走。刘墉又叫住他,叮嘱道:“王爷行事也要注意方法,切莫强求,毕竟这也是行善积德之事,还需以和为贵。另外,若还有其它事情,可找纪晓岚问计。”
小主,
永璘点头称是,匆匆离去。刘墉看着他的背影,对我说道:“永璘这孩子,倒也有几分赤诚之心,但愿经此一事,他能更加成熟稳重。”
我应和道:“是啊,若永璘能借此机会在皇上和大臣们面前展现一番,对颙琰殿下日后或许也有所助益。”
刘墉微微皱眉,说道:“储君之事,还是莫要轻易揣测。如今当务之急,是解决河南水患,这才是关乎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
随后,刘墉便埋头整理起关于治理水患的资料,我也在一旁帮忙。忙了许久,刘墉突然停下手中的笔,自言自语道:“此次水患,不知和珅那边会作何反应,他虽在家思过,但以他的性子,恐怕不会坐视不管。”
我心中一动,说道:“三哥的意思是,和珅可能会借此机会重新获得皇上的重用?”
刘墉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说道:“有此可能。和珅此人,精明能干,若他能在水患一事上有所作为,皇上或许会念及旧情,重新启用他。只是……他行事手段向来狠辣,不知此次又会耍出什么花样。”
我心中不禁担忧起来,这朝堂之上,局势本就错综复杂,如今又加上河南水患这一变数,未来之事,真是难以预料。而我们,又该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尽忠心呢?想着想着,我不禁望向窗外,天色渐明,一场暴风雨似乎正在悄然来临……
永璘王爷还真听了刘墉的话,为了颙琰,他真的去找了纪晓岚。纪晓岚听后知道刘墉把皮球又踢给了他,无奈之下思索片刻之后缓缓说道:“近日,皇上正为黄河水患一事忧心。朝中大臣们虽纷纷献策,但皇上似乎都不太满意。王爷可让颙琰殿下针对此事,精心准备一份详细的治水方略,呈给皇上。若能切中要害,解决皇上的心头之忧,皇上必定对颙琰殿下另眼相看。届时,王爷再联合几位与您交好且有影响力的大臣,在朝堂上适时提及颙琰殿下的才华与此次治水方略之功,那些摇摆不定的大臣们,自然会明白风向,转而支持颙琰殿下。”
永璘听后,大喜过望,连连称谢:“纪大人此计甚妙!多谢纪大人指点迷津。”
回到府中,永璘赶忙将纪晓岚的计策告知颙琰。颙琰听闻后,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日夜钻研黄河水患相关资料,结合各地官员上报的灾情,与自己平日里所学的治国理政之法,精心撰写治水方略。
几日后,颙琰将这份凝聚着心血的治水方略呈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打开一看,只见方略中不仅详细分析了黄河水患的成因,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从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到灾后重建、安置灾民,都考虑得十分周全。乾隆皇帝不禁龙颜大悦,对颙琰的才华和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就在此时,永璘按照纪晓岚的计策,联合几位平日里交好的大臣,在朝堂上向乾隆皇帝提及颙琰为治水所做的努力以及这份方略的精妙之处。其他大臣们见状,心中也对颙琰的实力有了新的估量。那些原本对颙琰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们,见皇上对颙琰颇为赞赏,也纷纷转变态度,表示支持颙琰。
然而,这一切引起了另外一些皇子的嫉妒与不满。他们不甘心颙琰就这样在储君之争中占据上风,于是又开始暗中谋划,企图破坏颙琰的形象。
其中一位皇子买通了宫中的一名画师,让他绘制了一幅歪曲颙琰形象的画,画中颙琰被描绘成一个只会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人。然后,这名皇子命人将这幅画偷偷挂在了宫中一处显眼的地方,引得众多宫女太监围观议论。
很快,这幅画的事情传到了永璘的耳中。他怒不可遏,决心找出幕后黑手,还哥哥一个清白。永璘暗中派人调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查出了是哪位皇子在背后搞鬼。
永璘找到这位皇子,当面质问:“你为何要做出这等卑鄙之事?我哥哥一心为国,从未与你们争权夺利,你却如此陷害他!”
那位皇子却毫无愧疚之色,冷笑道:“这储君之位,有能者居之。颙琰不过是靠一些小手段博得了父皇的欢心,我不过是让大家看清他的真面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