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平衡官场

一个员外郎来到刘墉书案前说道:“刘大人,这是各地新举荐上来的人才名录,还有今科进士的铨选资料,尚书大人让您先过目。”

刘墉放下手中笔,接过名册,目光扫过名字说道:“嗯,我知道了。此次选拔关乎朝廷用人,容不得半点马虎。想当初唐朝吏部左侍郎参与‘身、言、书、判’铨选环节,咱如今也定要秉持公正,为朝廷选出栋梁之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员外郎说:“大人说得是,小的告退,不打扰大人审阅了。”

刘墉说:“去吧,有什么事随时来报。”

几日后的吏部大堂,各地举荐的人才和新科进士们依次站在堂下,刘墉端坐在一侧,身旁是吏部尚书永贵。

刘墉用犀利的眼神看向其中一位今科进士问:“你且说说,若治理一方,遇灾荒当如何?”

这位进士思索片刻说道:“回大人,当开仓放粮,安抚百姓,组织生产自救。”

刘墉微微点头:“嗯,想法不错,只是实施起来还需诸多考量。”然后看向另一位进士问道:“那你呢,对当下吏治有何看法?”

这位进士紧张地说道:“大人,学生认为当下吏治应严抓贪污腐败,赏罚分明,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

刘墉说道:“说得倒也在理,不过具体如何落实,还需深思。尚书大人,您觉得这些考生如何?”

吏部尚书永贵捋了捋胡须:“嗯,看起来都有些见识,不过还得再考察考察。”

刘墉带领属官日夜查阅官员政绩资料,微服出京考察后,这天刘墉满脸疲惫地回到衙门,找到尚书永贵。

刘墉说道:“永贵大人,此次京察大计,发现不少问题。有的官员尸位素餐,有的却实干有为,我们须依据他们的表现,公正地提出奖惩、升迁或降职的建议。”

永贵点头赞同道:“刘大人所言极是,此事关乎朝廷根基,不可大意。只是这奖惩的尺度,还得好好拿捏。”

刘墉说道:“大人说得对,我们得综合多方面因素,不能有失偏颇。属官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我看我们再仔细商讨一番。”

吏部尚书永贵说道:“好,那就辛苦刘大人了,务必做到公正公平。”

朝廷各部门和地方机构的人员调配请求如雪片般飞来,刘墉埋首于官员任职卷宗。这时,一位主事递上一份文件说道:“大人,这份关于李大人晋升的文书,您看一下。”

刘墉接过,认真看了一遍说道:“李大人的资历、政绩都不错,不过品德口碑方面,还需再多方打听核实。这晋升之事,关系重大,不能只看表面。”

这位主事回道:“下官明白,这就去安排人打听。大人,最近这人员调配的事情太多了,各个部门都催得紧。”

刘墉说道:“我知道,你先去忙李大人的事,其他调配的事,我再梳理梳理,争取尽快有个妥善的安排。”

某日,刘墉对管理档案的一名司务说:“这些官员档案关乎重大,履历、考核结果、奖惩情况等记录一定要准确无误,这都是官员任用、升迁的重要依据。”

这名司务恭敬回答:“大人放心,小的一直小心保管、仔细记录。每次有新的信息,都会第一时间更新。”

刘墉:“很好,一定要保持下去。若发现有遗漏或者错误,及时上报。”

这位司务说:“遵命,小的一定牢记大人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