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妥协?

“郭大相,不管淮北王爷是否有另外的打算,眼前最重要的,是比剑!否则,一旦一州之地沦陷,你就是大尧最大的罪人!”

“况且,淮北王爷已经放出了消息,那天机山高手,此番必至!他已经确定了,会为了大尧而出手!”

“难道,这还不够么?”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的风向,开始出现了极其明显的变化。

许居正与霍纲二人一直静静听着,未曾开口,然而当听到“天机榜前十”已经确定会出手时,他们二人的目光终于微微一动,眼中露出一丝沉思之色。

“天机榜前十……”许居正低声呢喃了一句,心中浮现出许多念头。

霍纲目光微闪,侧首低声道:

“天机榜前十之人,皆是当世传奇,若真有人愿意出手,即便胜不了秦玉京,能接住他三招,便足以给我大尧争取喘息之机。”

许居正深以为然。

他们之所以支持萧宁,是因为萧宁之前的表现,的确深深地打动了他们。

可是,大尧的江山社稷,同样重要!

秦玉京之强,众人皆知,但若真有人能够正面抗衡他,便意味着大尧仍有机会挽回局势!

朝堂上,一名中立派的老臣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大人,朝廷并非小家之事,而是关乎天下百姓安危。若有人能挽回战局,守住大尧的一州之地,那么,不管此人是谁,都值得一试。”

这番话让不少人心中一震。

郭仪微微眯起双眼,缓缓开口:“你们当真以为,淮北王请来的高手,就一定是来帮助大尧,而非为淮北王本人造势?”

“若他成功接住了秦玉京三招,接下来呢?”

众人纷纷皱眉,显然已经明白郭仪的意思。

郭仪环顾四周,沉声道:

“淮北王一直在积蓄势力,如今趁着陛下不在,战局未定,便试图借机立威。”

“这一战,他若胜,便可借此之威,成为大尧的英雄。此后,他若称王自立,又当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哗然!

有支持淮北王的臣子脸色微变,厉声道:

“郭仪大人慎言!淮北王与陛下乃同宗同源,忠心耿耿,如何可能称王自立?”

郭仪冷笑:“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邻国,发生的还少么?”

此话不再仅是对事,而是直接在人心中埋下了一颗疑虑的种子。

殿内的争论声越来越大,一方主张让淮北王入京,调度兵力,而另一方则坚持稳定朝局,不可让淮北王借此机会插手。

许居正与霍纲对视一眼,均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然而,很快,他们眼中的忧虑就彻底一扫而光。

他们都是大尧之臣。

萧宁的皇位固然重要。

但大尧的一州之地,更重要!

二人对视一眼。

从对方的目光中,他们似乎已经读懂了对方的意思。

接下来,就任由局面发展,由着淮北王的意思来吧。

如果,他真的可以拯救大尧于水火之中的话!

另外一边。

此时。

洛陵城的气氛悄然变化,街头巷尾的百姓们已经不再安于现状。

几乎在一夜之间,民间的议论变得愈发热烈,街角茶楼、集市广场甚至小小的胡同中,都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情绪。

市集的热闹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交易和买卖,反而成了言辞激烈的讨论场,百姓们的态度越来越明确。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是一股力量正在悄然操控着他们的情绪。

这股力量并非来自朝堂之上的无能,而是从洛陵城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悄然蔓延,透过层层关系,一步步把这些焦躁不安的百姓们推向了风口浪尖。

小主,

“听说了吗?淮北王说,如果他能主政大尧,必定能救国安民。”

一个穿着破旧衣衫的妇人靠在集市的一角,低声对着身旁的街坊道。

“淮北王的确有能力,早些年北疆的战事他可是立下赫赫战功。”

另一个男子应声道,神色中充满了认同。

“说不定他真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那朝廷上那个纨绔新皇,还有他的那帮大臣,哪一个是为我们百姓着想的?”

这些话像是点燃了火种,不断扩散开来。街坊邻里、摊贩商贾,原本的闲聊话题开始不自觉地偏向了对朝廷的批评,转而赞扬淮北王的能力。

“你们说,朝堂上那些大臣,连一个应对秦玉京的方法都没有。淮北王才是唯一能够抵挡住他的。”

一个商贩大声地说着,旁边的人听了纷纷附和,情绪也开始愈发激昂,“淮北王一出手,我们才有希望!”

这种情绪迅速蔓延开来,开始有更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讨论之中。

那些本来在街头只是默默做生意的商贩,也开始主动参与到这场言辞激烈的讨论中,某些曾经从未表达过政治意见的百姓,渐渐地站了出来,发声要求改变现状。

“朝廷眼看着秦玉京比剑之约在即,谁来拦得住?”

一名年长的老者捋着胡须,嘴角泛起一丝愤怒。

“淮北王可不同,他的名望遍及江北,况且,听说他还网罗到了天机山高手?他才是真正关心百姓安危的王爷!”

然而,这一切并非自然发生。

暗中,一些有心之人正在推动这股舆论的扩展。

他们并非简单的百姓,而是精心策划的参与者,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目标。

这些有心之人巧妙地抓住了百姓对现状的不满,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放大,使得这股民间的情绪变得愈发激烈。

一名中年男子,在城外的酒馆中见缝插针地对着一些刚好碰面的街坊说道:

“各位听闻没有?淮北王可是有心救国,连天机山的高手都请来了。如果能让他上位,必定能抗衡秦玉京!”

这番话犹如火上浇油,让原本尚在犹豫的百姓更加坚定了支持淮北王的决心。许多原本只是在一旁静听的百姓开始纷纷响应:

“支持淮北王!支持他!”

一时间,洛陵城的许多街道和广场都开始聚集人群,百姓们高声喊着口号:

“淮北王,稳国安民!”

“支持淮北王,救大尧!”他们的举动,犹如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完全顺应了某些人的布局和期待。

有心之人故意制造的混乱和煽动开始显现出强大的效果,原本只是在小范围内的讨论逐渐变成了公开的示威,百姓们群情激昂,开始愈加大胆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淮北王的支持。

与此同时,商铺中悄悄传出“万民书”的消息,市集上的几名书法家开始忙碌起来,急速书写着这份“支持淮北王”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