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永建之兴,顾熙离京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对于这一切的转变,既意外又不意外。

顾熙有这种心思是难免的。

若是顾氏下一代子弟有能,以他的性格必定会让顾氏持续在朝堂上发光发热。

但如今状况,显然不适合如此。

顾氏的声望已经足够高了。

但凡没有意外,那便不会出现危及全族之患。

而这意外便只能出现在朝堂上。

如今,没有人愿意无故触怒整个顾氏。

但凡顾氏无祸,而主动去针对顾氏,这注定会影响到整个家族于天下的声望。

顾熙这样做就是为了保全家族的整体利益。

对于顾易而言这自然不能算是坏事。

只要家族嫡系安在。

他便能趁着操控的机会将整个家族的影响力再次提高到巅峰。

怕就怕在,家族之人为了一时之利,进而毁掉整个家族。

而对于刘保这个皇帝。

顾易倒也算是放心。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保的能力就已经不算差了。

他对于各项制度的改革。

大大的改善了当时东汉官吏作风。

要说唯一值得诟病的一点,便是其宠信皇后梁妠,并重用梁氏子弟。

进而引起了梁冀这种人的出现。

彻底造就了东汉后期时,内部的动荡。

但这种事在如今看来却根本不会发生了。

阎姬的例子影响太大了。

且不说刘保会不会受到影响,但只要顾氏还在,顾熙还在,就完全不可能会发生这一切。

顾熙为人确实自信。

这是他的优点,也是弱点。

但他不可能在一个问题上摔倒两次。

对于这点,顾易还是十分有自信的。

刘保确实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

尤其是如今顾熙在朝。

这给了刘保很强的自信心,一点点的尝试着管理朝政。

说白了,顾熙能为他兜底。

只要顾熙站在那。

群臣慑服。

而哪怕他出现任何错误,顾熙也只是进行点拨与暗示,让刘保自己来意识到错误。

从而进行更改。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用的办法。

加之刘保本身便有着天赋。

可以说,刘保的执政水平与日俱增。

——永建二年。

刘保下令减免赋税徭役,引得天下百姓欢呼雀跃,感念朝廷之德。

同时,他又在朝堂上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

提拔当初追随顾熙的大臣,并赐下赏赐。

拉拢人心。

并且还召见了太学学子,与顾熙共同考效其才能,将其中有能之人提拔为官。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之下。

刘保的声望于朝野之中竟是越来越高。

明明才刚刚继位不久,便已经完全超过了当初的刘祜。

整个庙堂的风气似乎都有所改变了。

“明君之象”

愈发被不少大臣所提起,对于未来的朝堂几乎所有人都充满着期待。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顾熙的辅佐。

顾熙就是在以这种方式,提升刘保的能力。

——永建三年。

刘保再次提倡节俭开垦,并再次决议兴修水利。

甚至还效仿起了孝明皇帝刘庄。

率领百官行“亲耕礼”,以做天下表率。

同时,他开始试探性的开始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

他第一刀所向的便是宫内。

宦官!

对于宫内但凡跋扈一些的宦官,他毫不留情。

这是这个年轻天子第一次露出自己的獠牙。

虽然面对的只是一些宫内宦官。

但亦是表明了他这个的态度。

这瞬间便让群臣皆是有了些许畏惧。

哪怕天子虽年幼。

但谁让顾熙仍在?

那始终站在天子身旁的持剑之人,天下甚至就连能和他对视十息之人都找不出来。

在这各种举措之下。

天下各地无不振奋。

——永建五年。

刘保认为伊吾乃是肥沃之地。

决心于伊吾之地开垦屯田,置伊吾司马,为当代桓侯顾寒担任。

对于这件事。

顾熙并没有反对。

伊吾之地,靠近西域。

身为当代桓侯。

顾寒去做这件事有很多的优势。

并且刘保相继于朝内安排了很多大臣,这些人就已经算是他自己的心腹了。

顾熙的权威似乎已经受到了影响。

但从始至终。

他都一直站在天子身侧,从未变过。

不过就在这一年的冬季。

尚书令左雄却突然找到了顾熙。

冠军侯府。

望着突然前来的左雄,顾熙的眼神之中闪过了一丝疑惑。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他刻意的放权,群臣们若无大事根本就不会来找他。

可如今能有什么大事?

“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