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月,顾琛都一直将整个联军挡在虎牢关之外。
顾琛的勇猛确实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如今已经能压着祖茂打了。
甚至数次都只差一点便能将祖茂斩于马下,只是得程普孙坚等人救援,这才能保下祖茂。
这种进步速度着实是惊住了所有人。
联盟向来就是如此。
当攻势受挫之时,他们内部之间的矛盾便会渐渐爆发出来。
——尤其是四方人马都在朝着洛阳赶来的消息,更是让这些人都意识到了压力。
这对于他们而言,可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争。
不得已之下。
这群人也是开始思考起了战略。
准备从四方分兵,利用兵力上的优势,进而进攻洛阳。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兵力上的劣势,不是光靠着顾琛一人能够弥补下来的。
但就在他们即将要动兵之时,顾琛趁夜直接率军退出了洛阳。
——局势大变!
所有人在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料到会有这种变故。
饶是打探出了消息之后,他们都仍是有些不敢相信。
顾琛放弃了洛阳?
这怎么可能呢?
不过在这种时候,他们也根本懒得去计较其中因果,在确定了消息之后立刻便率军进入了洛阳。
源源不断的人马不断进入洛阳。
这完全不符合规矩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当前大汉皇权的衰弱。
似乎自顾熙死的那一刻起。
“大汉”这两个字,在所有人的心中便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百姓对朝廷大失所望;
诸侯世族对朝廷也完全没有了敬畏之心。
又有谁会去在乎这些所谓的规矩呢?
刘辩本就是一个胆子不大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他更是瑟瑟发抖。
哪怕是四方诸侯,仍旧保持着对他彬彬有礼的态度,却仍旧无法让他安下心来。
人都是会有一种感觉的。
这些人那随意的眼神,便足矣说明他们的心思。
但哪怕他再怎么畏惧又能如何?
谁又会在乎他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天子?
四方诸侯世家们迅速便得知了城中所发生的一切。
当得知何太后自尽而亡的消息之时,众人的眼神皆是有了变化。
谁能猜不出发生了什么呢?
当下便有人提议,利用此事彻底废掉整个顾氏,并将顾氏打成造反之人。
不过所有世家大族都立刻拒绝了此事。
荀彧说的不错。
此事就是双方都默认的一个政治平衡。
顾琛没有揭穿世家大族们的私兵,没有杀害洛阳之内的世族之人。
而他们也不能动巨鹿顾氏,也不能将此事完全摊开。
虽然如今纲常已乱,但对于这些世家大族而言,还是想要留下个好名声的。
顾氏在民间的声望太高了。
如果将一切都摊开了来说,定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这就是政治平衡。
对于如今的大汉而言,世家们的话语权极大。
此事顿时便被定了下来。
而刘岱这个所谓的勤王盟主,也开始履行起了自己的承诺,为各方人马表功,可谓是极其的卖力。
这是刘岱随着局面渐渐生出来的一个念头。
皇位上毫无作为的刘辩更是让这种念头不断加剧。
昔年光武皇帝能联合世家,最终独霸天下。
他又为何不能呢?
要比声望,他不比那少年天子强的多?
更何况如今还趁着这次机会,与世家都建立起了联系。
只要这些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世家都支持他。
他又为何不能当皇帝?
在滋生出这种念头的那一刻起,那便再也不可能压制的住。
而很快,刘岱便开始付之于行动。
拉拢世家大族的办法很简单——利诱。
其实对于当前的世家大族而言,谁做皇帝对他们真的不重要。
他们只是想要权力。
皇帝对于他们所有人而言,都只是个代理人。
面对刘岱的拉拢,世族们很快便猜出了他的心思,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岱可谓是将整个大汉卖的一点都不剩。
——向袁氏承诺,准袁氏拥有自主性。
赐「开府仪同三司」特权。
并允许袁术于淮南立下幕府,拥有独立的募兵权。
娶袁隗嫡孙女,并在之后将其立为皇后。
——向杨氏承诺;
废《顾学》,而将《杨氏易注》立为国学,成举荐考核唯一标准教材。
授予杨彪「太师」衔,世代执掌太学与史书编纂。
——向荀氏承诺;
许荀氏掌天下官员考评,由荀氏私塾而出之人可直接授六百石以上官职,并赐荀氏盐铁专营权,控制敖仓至颍川的漕运枢纽。
人的欲望终究会压下一切的理智。
面对那“九五之尊”的位子,刘岱就仿佛是失去了理智一般,不断的做出承诺。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世家大族们自是不会拒绝刘岱的念头。
——自昭宁三年,八月起。
刘岱先是以宗正之名,揽朝堂之权。
而随后,洛阳周边各地相继涌现出了祥瑞。
先是洛水之中出现刻有“岱“字的玄龟;后又出现了昔年高祖皇帝所留的预言称“岱会兴汉。”
在这种种祥瑞之下,流言渐起。
而刘岱也是当即令手下人,于朝堂之中提起了“禅让”之事。
这种事,是不会有世家大族帮他做的。
接下来的戏码自是“三辞三让。”
虽然朝中倒也是有人反对此事,毕竟刘岱并不是正宗,他是昔年刘邦兄长的后人。
但在这种时候,此举无疑是杯水车薪。
刘辩面对当前的朝堂,就根本没有一点的掌控力,而他的胆量也不足以支撑他护住自己的皇位。
终于,就在昭宁三年,十月。
——刘辩自称“年幼无德”,禅让给了宗正刘岱。
刘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登基典礼。
并宣布改元“汉兴”,赏赐宗族之人与四方诸侯,以求稳住时局,终究还是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位子之上。
但随后他便发现了传国玉玺的问题,不过却也并未声张,想要先坐稳这个皇位。
洛阳朝堂瞬间大震。
直至此刻,这些所谓的大汉忠臣才彻底清醒过来。
大汉似乎真的要不行了
就连天子之位这种事,竟然都变得如此草率了。
可他们又能如何呢?
这其实也是当前时代“理想主义”者的弊端。
顾熙的改革之举自是不会得罪所有人,哪怕是世家大族之中亦有心向大汉之人。
但他的举动让所有士人都会觉着他挡住了即将要到来的“公天下”之路。
这才是顾熙落得举世皆敌的核心原因。
哪怕就连荀彧也都有着这种心思,只不过他要比旁人醒悟的快一些。
而到了现在,这些人虽然醒悟但却也是为时已晚。
有人辞官;
有人放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