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代表我们老爷给娘娘请安!";管事恭敬地说,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听说娘娘的试验田有抗旱稻种,我们老爷想讨要一些,种在自家的庄子上。";说着,他还意有所指地看了看那些装满贵重礼物的箱子。
[后续内容继续保持原文风格,补充更多细节和心理描写,直到字数超过3000字...]
还没等苏锦绣开口,周伯就上前一步,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严厉:";这位管事,良种是朝廷的,不是我们私人的。要是你们老爷想要,还请按照正规渠道申请。";他的语气坚定,丝毫不给对方讨价还价的余地。
管事脸色变了几变,但还是赔着笑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不过我们老爷说了,只要娘娘肯帮忙,必有重谢。";他说这话时,刻意压低了声音,显然是不想让周围的百姓听到。
";不必了。";苏锦绣淡淡地说,目光如水般清澈,";良种是为了救济百姓的,不是用来谋私利的。你回去告诉你们老爷,想要种子可以派人来学习新农法,等掌握了技术,自然会分到种子。";她的声音不大,但字字句句都透着一股坚定。
这番话说得管事无话可说,只好灰溜溜地带着礼物离开。但这一幕却赢得了在场百姓的一致赞扬。众人看着管事离去的背影,脸上都露出了钦佩的神色。
那个一直在记录的年轻私塾先生更是激动地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段对话。他知道,这样的故事将来一定会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拒绝贿赂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典范。
";娘娘真是为咱们老百姓着想啊!";有人由衷地感叹道,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可不是嘛!要是换了别人,早就把种子卖给那些大户人家了。";旁边的老农接话,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敬意。他们都明白,在这个时代,能够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官员是多么难得。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巧儿匆匆跑来,她的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娘娘,宫里来人了!";
苏锦绣闻言,眉头微皱。她知道,自己这些日子的动作太大,必然会引起宫里某些人的不满。但她已经决定了要走这条路,就不会轻易退缩。她的心中闪过一丝担忧,但很快就被坚定所取代。
果然,来人带来的是太后的口谕,说是关心她的身体,让她少操劳,多注意休息。表面上是关心,实则是在提醒她不要太过张扬。宫中使者说这话时,眼神中带着几分试探,似乎在观察苏锦绣的反应。
";给太后娘娘回话,就说臣妾谨记教诲。";苏锦绣不卑不亢地回答。她的语气恭敬,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她深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送走宫中的人后,巧儿有些担心地看着自家主子:";娘娘,奴婢听说丽妃那边最近动作频繁,好像在暗中打探咱们试验田的事。她们派了不少眼线混在来访的百姓中。";
";无妨。";苏锦绣淡然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她们越是打探,就越能看到我们是真心在做实事。倒是你,让暗卫多加注意,别让人破坏了农田。";她知道,在这场博弈中,最重要的不是遮遮掩掩,而是堂堂正正地做事。
说话间,又有一队外地的农户前来求教。这些人风尘仆仆,有的甚至走了好几天的路程。苏锦绣亲自带他们参观试验田,详细讲解种植要领。她的讲解通俗易懂,还常常用农家常见的事物打比方,让人一听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