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学院筹建,扬帆远航

萧承煜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他在朝中向来以明察秋毫着称,此刻显然看出了这个计划的远见:";地址选在哪里?";

";臣妾看中了城南那片空地。";苏锦绣指着另一张地图说道。她早已实地考察过多处,";那里靠近运河,交通便利,周围都是良田,最适合建设实验基地。而且离京城不远,方便朝廷管理。最重要的是,那里的土质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正好可以作为学生们的实践基地。";

萧承煜走到窗前,望着暮色中的京城,沉思片刻后转身说道:";准了。这件事朕全力支持。明日朕就下旨,划拨土地和经费。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苏锦绣一眼,";你要有心理准备,这必定会引起一些非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妾明白。";苏锦绣坚定地说,";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对百姓有利,对国家有益,再大的困难也值得去克服。";

得到皇帝的支持,苏锦绣马上着手准备。她派周伯去实地勘察,同时开始草拟详细的建设方案。她要把现代教育理念和古代科举制度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

连续几天,她都工作到深夜。案几上的油灯一盏接一盏地点燃,她细致地规划着每一个细节。从教学大纲到考核标准,从师资配备到学规制定,每一项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娘娘,您看这份教学大纲如何?";王太医递上一份文书。这些天,他一直在帮助苏锦绣规划医药相关的课程。作为太医院的权威,他对把医药知识引入农业教育也充满期待。

苏锦绣仔细翻看,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既保留了传统农医之道的精华,又加入了新的技术理念。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实验课程。比如药材栽培的实践环节,要让学生们真正掌握从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

";娘娘说得对,";王太医深以为然,";医药本就源于农事,两者相辅相成。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说是开创了先河。";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锦绣带着建设团队马不停蹄地工作。她亲自参与设计每一处建筑的布局,反复推敲教学设施的配置。在她的坚持下,学院不仅要建设标准的课室,还要配备专门的实验室和育种园。[继续补充]

";这些实验室里要准备完整的器具。";她对负责采购的官员详细解释道,手指着清单一项项核对,";量具、农具、育种工具,一样都不能少。学生们要学会使用这些工具,才能掌握真正的技术。";看着密密麻麻的清单,采购官不禁咋舌,但见苏锦绣坚定的眼神,也只得认真记下。

为了招募优秀的师资,她派人走访各地名家,同时从农院和太医院挑选有教学经验的人才。每一位候选教师都要经过她的亲自面试。她不仅考察他们的专业知识,更看重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责任心。那些在推广站表现突出的技术骨干,也被她请来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师。

";你们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多年,这些实践经验比任何书本都珍贵。";她对这些来自民间的老师说,让他们倍感温暖和自豪。

在第一次师资培训会上,凤仪宫内座无虚席。苏锦绣站在众人面前,郑重地说:";教书育人是一个很神圣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你们要记住,站在你们面前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是未来改变一方百姓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