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绣起身行礼:";陛下言重了。为国分忧,臣妾分内之事。";
萧承煜挥手示意她坐下:";今日朕特意空出半日时间,就是想听听爱卿对农医改革未来十年的规划。";
苏锦绣神色郑重起来:";臣妾认为,农医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真正实现国泰民安、永续发展,还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她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规划书:";第一,人才培养。目前各省农医学院已初具规模,但师资力量仍显不足。臣妾建议从中央农医学院选拔优秀人才,分赴各地任教,同时鼓励各地方结合本地特色发展研究方向。";
萧承煜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制度建设。《农医典章》已经初步成型,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考核机制,要确保地方官员真正落实政策,而不是敷衍了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科研创新。臣妾提议设立农医研究院,专门负责新品种培育和医术研发。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承煜认真听完,目光中满是欣赏:";爱卿思虑周全。朕再补充一点,农医改革涉及面广,必须与朝廷其他部门密切配合。朕已下旨,要求各部门全力支持农医总署工作,有任何阻碍,可直接向朕奏报。";
苏锦绣感激地点头。农医改革初期,最大的阻力就来自其他部门的掣肘。如今有了皇帝的明确支持,改革必将更加顺利。
";还有一事,";萧承煜语气和缓下来,";朕听闻各地百姓私下都称爱卿为';农医圣女';,这份敬爱之情,实属难得。朕想在明年春耕之际,举办一场全国性的农医盛会,一方面展示改革成果,另一方面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这项事业。";
苏锦绣眼前一亮:";陛下英明!这样的盛会不仅能展示成果,更能激发各地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臣妾建议,可邀请各省表现突出的农户和医者参加,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良性示范。";
两人越谈越投契,不知不觉已至黄昏。萧承煜看着窗外渐沉的夕阳,轻叹道:";时间过得真快。从你入宫至今,已有三个春秋。记得当初,朕不过是被你的一味药引起了兴趣,谁曾想,你竟能推动如此巨大的变革。";
苏锦绣微微一笑:";臣妾不过是赶上了好时候,遇到了明君。若无陛下支持,农医改革寸步难行。";
萧承煜摇头:";爱卿过谦了。是你的才学与毅力,让这改革得以成功。朕不过顺势而为罢了。";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这三年来,大衍国力增强,百姓安居乐业,朕夜不能寐,只因担心这来之不易的局面难以为继。";
苏锦绣立刻明白了皇帝的忧虑:";陛下是担心改革成果难以持久?";
萧承煜点头:";历朝历代,多少明君贤臣倾尽心血的改革,最终都因人亡政息而付诸东流。朕不愿看到农医改革也落得这般下场。";
";正因如此,";苏锦绣坚定地说,";臣妾才一直强调制度建设。只有将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典化,才能确保它不因个人更替而中断。《农医典章》就是为此而设,它将成为后世施政的准则。";
她拿出一份已经修改完毕的典章初稿,恭敬地呈上:";这部典章集结了我们这些年的所有成果与经验,详细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与权限,以及奖惩机制。只要严格执行,农医改革就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