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万民请愿

王润毫不犹豫地点头:";老夫早有此意!太医院中也有不少开明之士,愿意打破常规,与农院合作。尤其是看到农院的医学成果后,他们更是钦佩不已。";

三人正交谈间,巧儿又匆匆进来:";娘娘,宫外的百姓越聚越多,已经有官员出面安抚,但百姓们说非要见到陛下和娘娘不可!";

萧承煜沉思片刻,做出了决定:";备銮驾,朕要亲自出宫,与百姓见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锦绣略感诧异:";陛下,这恐怕有失体统……";

";体统不过是规矩,而规矩是为治国而立。";萧承煜坚定地说,";如今百姓为国家兴农而来,朕若拒之宫门外,反倒是失了为君之道。";

不多时,皇帝的銮驾在侍卫的护卫下,缓缓驶出宫门。苏锦绣作为皇贵妃,也随车而行。

宫门外,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见到皇帝和苏锦绣现身,百姓们齐声高呼:";吾皇万岁!娘娘千岁!";声音洪亮,震动四野。

萧承煜威严地抬手示意,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百姓,朕知道你们是为农院而来。朕今日就在此宣布:来年朝廷将拨专款,在全国范围内扩建二十座农院分院!";

皇帝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万岁!万岁!";

苏锦绣站在一旁,心中无比感动。她所推动的改革,终于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农挤到前面,高声问道:";敢问皇上,我们这些老农能不能也去农院学习啊?";

这个问题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传统的学院大多只收年轻学子,对年长者往往拒之门外。

萧承煜看向苏锦绣,后者会意,上前一步:";农为国本,不分老幼,皆可学习。农院将设立专门的短期培训班,欢迎各位农户前来学习新技术。";

这番话引发了新一轮欢呼。对于那些耕作了大半辈子的老农而言,能有机会学习先进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无疑是莫大的希望。

人群中,一位身着儒衫的中年人高声道:";臣乃扬州教谕钱文,愿捐出家中良田十亩,作为当地农院试验田使用!";

他的发言仿佛打开了闸门,接下来一个接一个的乡绅、商人纷纷表态,愿意捐资捐地支持农院建设。这种自发的民间力量,远超苏锦绣的预期。

萧承煜见状,满意地点点头:";诸位爱国之心,朕深感欣慰。农业乃立国之本,发展农业,利国利民。朝廷将全力支持农院建设,也欢迎各位共襄盛举!";

就在皇帝与民众互动之际,一队人马从远处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礼部尚书李正道。他是保守派的中坚力量,一向反对农院的扩张。

苏锦绣见状,心中一紧。难道保守派要在这种场合公开对抗?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李正道来到皇帝面前,恭敬地跪下行礼:";陛下,老臣有负圣恩,以往多有误解,阻挠农院发展。今日亲眼目睹民心所向,才知农院确实利国利民。老臣愿意全力支持农院建设,并请求陛下恩准,让家中子侄前往农院学习。";

这番表态,无异于保守派的公开让步。苏锦绣暗自惊讶,心想这位老顽固终于认清了形势。

萧承煜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正道一眼:";爱卿能以国事为重,实乃社稷之福。准了。";

回宫途中,苏锦绣思索着今日之事。民间的支持远比她想象的更加热烈,甚至连保守派的中坚力量也开始松动。农业改革的大势,似乎已经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