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学府和鸣:盛景初程

会议室内,气氛再次紧绷,空气仿佛都凝固成了实质。

墨学府院长那句“还有一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两位院长的身上,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顾念之站在人群中央,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心中却异常平静。

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细节的敲定往往比大方向的确定更加困难。

她微微一笑,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墨院长请讲,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拿出来讨论,集思广益嘛!”

墨学府院长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说道:“关于师资力量的调配,以及课程设置的融合,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具体的方案。毕竟,我们两大学府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差异很大,如何才能做到优势互补,而不是互相掣肘,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孔学府院长也紧跟着说道:“没错,我们孔学府注重的是经史子集,传承的是儒家经典。而墨学府则偏重于格物致知,追求的是实用技能。如果将两者的课程强行融合,会不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学生们无所适从?”

一时间,会议室里又炸开了锅。

支持孔学府的声音认为,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不能轻易动摇;而支持墨学府的声音则认为,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

“这群老学究,吵起来真要命!”顾念之在心里默默吐槽,脸上却依旧保持着优雅的微笑。

她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必须站出来,平衡双方的利益,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各位院长,各位夫子,请 ???? 下来,听我说几句。”顾念之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柔和却不失坚定的声音说道,“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坚持和顾虑,但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让京城的教育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争夺话语权或者排斥异己。”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仔细研究过两大学府的教学体系,发现其实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比如,孔学府的经史子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思辨能力,而墨学府的格物致知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我们能够将两者有机结合,岂不是能够培养出更加全面、更加优秀的人才?”

说着,顾念之从苏才女手中接过一份厚厚的方案,分发给在座的各位。

这份方案是她连日来熬夜赶制出来的,详细地列出了两大学府合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师资调配、课程设置、资源共享等等。

“这份方案是我根据两大学府的优势和需求,精心设计的。其中,我特别强调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顾念之解释道,“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保留孔学府的经典课程,同时增加墨学府的实践课程。在师资调配方面,我们可以让孔学府的夫子教授经史子集,让墨学府的夫子教授格物致知。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充分发挥两大学府的优势。”

方案一出,立刻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兴趣。

大家纷纷低头阅读,仔细研究其中的细节。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渐渐缓和了下来。

然而,即使有了详细的方案,双方在一些关键条款上仍然存在分歧。

比如,孔学府担心墨学府的新教育理念会冲击传统文化,墨学府则忧虑孔学府会利用资源优势打压自己。

“这群老狐狸,真是精明得很!”顾念之在心里暗骂一句,脸上却依旧笑容可掬。

她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必须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才能化解这些矛盾。

“孔院长,您担心新教育理念会冲击传统文化,我完全理解。但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我们一味地固步自封,只会落后于时代。”顾念之诚恳地说道,“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文化,毕竟那是我们民族的根。我的想法是,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适当引进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接着,她又转向墨学府院长,说道:“墨院长,您担心资源分配不均,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我可以向您保证,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到两大学府的利益,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而且,我还会积极争取更多的资源,为两大学府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为了让双方更加放心,顾念之还当场承诺,将会成立一个由双方代表组成的合作委员会,负责监督合作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顾念之耐心细致的协调,双方终于在所有关键条款上达成了一致。

会议室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