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艾米接话:“阿姨别生气,也别郁闷,时间还长,大力媳妇包我身上了,我给他找。别和幺弟比,这孩子就是走了狗屎运,比不了!”
姜馨兰吃吃的笑,我还没说话,孙江湖已经放下饭碗:“米姐,吃饭呢!”
陈艾米用小勺子舀了勺豆渣,放进嘴里:“姨,您这炒的真香。”
阿姨笑着接口:“我们这儿老话说‘渣炒三遍,给肉不换’,都是些不上桌的吃食,你们吃得惯就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不上桌的小菜,却是后世很多人心心念念家乡的、母亲的味道,能隔三差五吃上一次,如同现在过年一般。
吃完饭,姜馨兰和艾米帮梁婶收拾,被拦了回来,也就作罢。
吃完再拿!给奶奶带了糖糕和豆腐脑儿,我们一行人又杀回冯庄。
已经没有什么安排了,吃了中饭就要回学校,要是再到洪都县城玩儿,骑车来回,再到学校,太累。坐车去,几个人也不太感兴趣。没什么玩儿的,不过是逛逛商场,看看电影录像,玩玩儿游戏,这些罗港都有,了无新意。倒是还没有桌子上的136张麻将牌吸引人。
带着一帮人,去村后田里转了一圈儿。钻进田里无人的瓜棚,让海洁和大力照了几张像;又爬上残破的河堤,登高望远,各自抒发了一番胸臆;我和大力,孙江湖在河堤半坡挖了十多根甜草根,拿到小河边洗巴洗巴,分给几人放到嘴里嚼着,算是又体验了一番童趣。
然后,就回到家里开始摆弄136张麻将籽儿。
几个人轮番上阵,没上桌的,就坐在一边看,帮妈剥花生种。剥着剥着,就放在嘴里嚼了。把妈看得眼角直抽抽。
我看着妈用手指用力捏破花生壳,剥出一粒粒饱满的花生,心中一动,起身回屋找到工具,又找来两片细木板,把一头用铁丝固定,留下开合的量。然后在工具箱,找到一段废弃的弹簧,试着固定到两片细木板间合适的位置。
一番操作,一个剥花生的夹子做好了。我蹲在妈妈身边,右手握着一头,左手把花生放到两片木片间,右手一握,两片细木条夹着花生壳,应声裂开,手一松,两根细木条又张开,裂开的花生壳和花生粒落到筐子里。
妈惊喜的试了几下,伸手在我头上抚摸几下:“幺儿,你这可做了个好事啊!”
我知道用不了两天,这个简单的小工具就会完善改善,在左近几村普及,然后是十里八乡。
虽然简单,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要知道,剥几十斤的花生,也是会累得指掌生疼的。
终于为妈妈做了点事情,心里竟有些酸涩。
这倒是也让我有了些许成就感。想着地里的农活,再想起后世的锄草工具的改进,播种机,还有菜田里开沟的工具等等。心里倒是有些犹豫起来。这些简单的东西,成就了一个个聪明人的财富自由,是拿这些赚钱呢,还是免费送给乡亲们呢?
坐在那仔细想了想,像是这样剥花生的小工具,大家是可以自己做的。可是牵涉到机械,就不是农家人自己可以完成的了。无论买谁的,都是要花钱的。
算了,再说吧!现在农闲,暂时用不着,有机会再说。
中午,鸡舍里又少了两只鸡。几个人鸡汤泡着大米饭,就着盆里的鸡肉土豆,吃得满嘴流油。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也亏得我家家底还算厚实,搁到其他农家,怕是主家妇得几天睡不着觉。
倒是猴哥,说好的让他过来吃饭,却是刚刚好我们吃完收拾好,他就乐呵呵的进了门。
没一会儿,管莹蹦跳着也进了门。一上午工夫,也多了一只同款小背包,塞的鼔鼔的。
元旦过后,马上就要进腊月,进了腊月,离过年也就越来越快。
事情要提前打点,刚刚好,这五辆自行车,除了带人,还空出来三辆。
暂且先购置些礼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