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长江里的鱼真大
不仅冯老爷子面色不虞,在座的大部分人也都颇为不快。
刚刚那位林部长那种动辄不问青红皂白就扣帽子耍官腔的做法,让在座的很多人,心里都有了相当不愉快的回忆。
一时之间,席上的气氛很尴尬。
这种尴尬,实际上还是在座的这些人中,思想上的不同所致的,还是存在着一种思想上的争论。
季宇宁只不过是被刻意针对了,之所以被针对,还是因为那些伤痕类小说,什么知青类小说,反思类小说,都是由他而起。那些种类的小说,几乎所有的发韧之作,都是他写的。
在某些人看来,季宇宁的这些小说,都不是朝前看的,都是往后看的。
即便季宇宁文学作品的种类很多,内容题材也都是多方面的,比如他还写了歌颂普通劳动者的小说《那山、那人、那狗》,写反映现实中知识分子问题的《人到中年》,还有为部队写过歌曲《中.国军魂》,为海峡两岸的工作写过《鼓浪屿之波》等等,这些可都不是向后看的作品。
但是人家不管那些,人家只抓住他这一点。所谓“鸡蛋里挑骨头”是也。
如果季宇宁在现场,他也就明白了,那位林部长就是针对他的。林部长和他们部里的贺部长,还有总政的刘部长,思想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后面的两位,对季宇宁还是很不错的,毕竟还是有其他渊源的,尤其是刘部长对他还挺好,不过这位林部长可就不管那些了。
前世,未来几年这种思想上的碰撞,也都是经常性的,不间断的。
像明年和后年批那几个剧本。大后年,也就是82年,又争论所谓的现代派。83年的时候,到达了极致,开始清污。
84年底的时候,好多了,84年底开第4次作代会,作家自己开始选。
85年开始,基本上就什么都可以写了。在创作上也放开了。
不过这也没有持续几年。
所以季宇宁现在只是被某些个别人针对,那太正常了。或者说,现在他想不被人针对都不行了。
估计此后他还会被更多的人针对。甚至有可能是那种铺天盖地的。
到时候他有可能也会发出那声慨叹,怎么写个东西这么难啊。
此时季宇宁正在长江客轮上,他可没工夫发什么慨叹,他正在拍电影拍的爽呢。
在客轮上封闭的空间拍的镜头,一般都不长,而且转换很快,不像是那种大场面的镜头,之前要准备,要调度很长时间。
客轮上,尤其是三等13号舱里的镜头,每个镜头都拍得很快,而且可以接着拍,所以剧组现在每天的进度是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