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转型

大湖东去 米奥文 1151 字 1个月前

屈老师的提议,让淼东看到了学校与社会紧密相连、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听着两位智者的真知灼见,淼东院长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两位的见解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结合自然之美与社区需求,我们的教育将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壁之内,而是成为连接学生与世界的桥梁。”

我们将创建‘生态艺术’项目,鼓励学生探索自然与艺术融合的新边界;同时,建立‘社区美育’计划,让学生成为城市文化的建设者。

淼东的话语中充满了激情与决心,他深知,这一系列的变革不仅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规划,更是对艺术教育理念的深刻革新。

随着太阳缓缓西沉,三人站在马山的最高点回望这一天的讨论与畅想。

虽然只是初步构想,但每一步都坚实地踏在了通往梦想的路上。

淼东、庄教授与屈老师共同描绘的未来图景,不仅预示着新东纺装饰美术学校将引领艺术教育的新风潮,更象征着在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能够触摸未来、影响世界的艺术家。

马山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考察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智慧的碰撞。

它预示着新的开始,满载着希望与梦想向远方进发。

在回程的路上,庄教授的话语如同一条清晰的思路,贯穿了淼东的思绪。

他提及了马山那片200亩的土地,紧挨着山脚,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新东纺的招牌却显得过于渺小,无法与那些国家一流的着名美术大学相提并论。

庄教授感慨道,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也难以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学府进行挂钩合作。

这番话让淼东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新东纺的未来需要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布局。

淼东不禁思考起马山350个床位的问题。

八十年代,这个规模庞大的疗养院,背靠曾经的55万纺织大军作为靠山,但即便在那个辉煌的时期,也并非天天额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