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腊肉,拌黄瓜”
“变出花样不重样”
“婆婆夸你会持家”
“老公竖指顶呱呱”
“孩子营养跟得上”
“全家夸你好妈妈”
“咱家木耳肉墩墩”
“一朵能抵别人三”
“主妇精明会算计”
“这单保你不吃亏”
……
代入感就很足,直戳家庭主妇痛点,想不买点都难。
反正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顺口溜就灵活变化。
等到中午的时候,现场多了些下班的单位国企职工,顺口溜的重点又换成了送礼佳品,暗示买来送领导很合适。
黑木耳是贵价农副产品,在省会这边头茬春耳刚出的时候物价局那边最高能定到二块一两,比沧城贵了三分之一。
84年的茅台出厂价才九块左右,一斤一级品干耳的价格都快比得上两瓶茅台了,越贵的东西送人自然就越有面子!
买一支酒送人,领导只能喝一次,可是买一包黑木耳的话,他能吃上几十次,每次吃到这黑木耳的时候,领导都能想到是你送的,而且这是预防疾病的,领导会感觉你很关心他的身体。
单位这些消费者更豪横,至少都买两包以上,且全部要一级品,毕竟送领导不能太寒暄,要么不送,要么就送最好的,两包以上。
但是这个顺口溜不能说得太明显,毕竟送礼给领导是敏感话题,不过这些单位的都是人精,都能听出顺口溜中的弦外之音。
下午的时候,刘副厅长带着一众专家过来了。
农展会的规格太大,数十个展区,数百个展台,每个展区随便走走就得花不少时间,下午才轮到黑木耳展区。
刘宗祥一行人刚到,看到沧城展台的情景就不由得惊讶。
市民们在空间有限的展台前都快挤破头了。
刘宗祥有些吃惊。
这种一枝独秀的状况,上年东泞人也没做到。
没想这个来自偏远林区小城,黑木耳也没啥名气的沧城竟然吸引了那么多消费者的关注,甚至现场购买者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