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告别宋家庄后,踏上了前往孟津的路。他一路过关斩将,渡过黄河,朝着渑池县进发,目标直指临潼关。
走着走着,姜子牙发现前方路上乱哄哄的,一大群人哭哭啼啼。走近一看,原来是七八百号从朝歌逃出来的老百姓。这些人啊,有的是父亲拉着儿子,哭得稀里哗啦;有的是弟弟为哥哥抹眼泪,满脸悲戚;还有夫妻二人抱头痛哭,那场面,简直是人间惨剧,悲哭的声音在整条路上回荡。
姜子牙心里一紧,赶忙上前询问:“你们是朝歌的百姓吗?咋都跑这儿来了,发生啥事儿了?”
人群里有几个眼尖的,认出了姜子牙,一下子激动起来,大喊道:“姜老爷!真的是您啊!我们是朝歌的百姓。纣王要建鹿台,派崇侯虎那个大坏蛋去监督。这坏蛋可坏透了,每三个男丁就得抓走两个去干活,就算是家里的独苗也不放过。有钱的人家还能花钱买个清闲,可没钱的人,就只能在那儿累死累活。听说已经有好几万人累死了,尸体都被填到鹿台下面去了。这工程日夜不停,我们实在受不了这苦,就想着逃出五关,找条活路。可没想到,临潼关的总兵张老爷不让我们出关。要是被抓回去,那肯定是死路一条啊,所以我们才这么伤心地哭。”
姜子牙听了,眉头紧皱,一脸心疼地说:“大家别慌,先别急着哭。我去见见张总兵,跟他讲讲道理,替你们求求情,让他放你们出关。”
众人一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道谢:“姜老爷,您这可真是大好人啊!您的恩情就像天上的甘露,能让枯骨都重新焕发生机!”
姜子牙把行囊交给大家保管,然后独自朝着张总兵府走去。到了门口,总兵府的家人拦住他,问道:“你从哪儿来的?找我们老爷有啥事?”
姜子牙客客气气地说:“麻烦您通报一声,商都的下大夫姜尚前来拜见总兵大人。”
家人一听,赶紧进去通报:“老爷,商都的下大夫姜尚来拜访您啦。”
张凤一听,心里琢磨:“下大夫姜尚来拜访我……他是文官,我是武官;他在朝廷附近当官,我在这关隘驻守,以后说不定很多事儿还得麻烦他呢。”想到这儿,他连忙对左右说:“快,请他进来。”
姜子牙穿着一身道家打扮,没穿官服,直接走进府里,见到了张凤。张凤一看姜子牙这穿着,心里有点疑惑,坐在那儿问道:“来者何人?”
姜子牙回答:“我是下大夫姜尚。”
张凤接着问:“姜大夫,你怎么穿着道服就来了?这是为啥呀?”
姜子牙一脸严肃地说:“张总兵,我这次来,不为别的事儿,就是为了那些受苦的老百姓。您也知道,天子不太贤明,听了妲己的妖言,非要搞什么大规模土木工程,兴建鹿台,还让崇侯虎去监督工程。可崇侯虎那家伙,简直不是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坑害万民,收受贿赂,一点都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现在四方战事还没结束,上天也不停地示警,又是水灾又是旱灾的,老百姓根本没法好好生活,对朝廷失望透顶。可怜那些累死的军民,都被填到鹿台里了。纣王荒淫无度,奸臣们在一旁煽风点火,妲己那狐媚的手段,把圣上的脑子都给迷惑了。之前纣王还命令我去监督建造鹿台,我怎么能做那种欺骗君主、误国害民、浪费钱财的事儿呢?所以我就直言劝谏。结果天子不但不听,还想给我用刑。我本想着以死报答朝廷给我的爵禄之恩,可老天爷不让我死啊,承蒙天子赦免,放我回乡。这不,我走到您管辖的地方,看到好多百姓,拖家带口,哭哭啼啼,那场面太凄惨了。要是把他们抓回去,肯定会遭受炮烙、虿盆这些残酷刑罚,到时候肢体残缺,魂飞魄散。他们都是无辜的老百姓啊,我实在不忍心看到他们受苦,所以厚着脸皮来求您,希望您能放这些百姓出关,让他们从死里逃生。您要是答应了,那可是天大的恩情,就像上天有好生之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