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便耐心地解释道:“这一句啊,是关于尧王访舜天子的故事。从前尧帝德行高尚,可他生的儿子却不成器。后来尧帝怕失去民众的期望,就私下访察,想找个合适的人让位。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偏僻幽静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倚着溪流,对着水,把一个小瓢儿在水中转动。尧王就问:‘你为什么把这瓢在水中转呢?’那个人笑着说:‘我看破了世情,舍弃了名利,抛弃了家私,离开了妻子,远离了爱欲是非的门,抛开了红尘的路,躲在深林里,吃着粗茶淡饭,在林泉中享受快乐,这样度过一生,我平生的愿望就满足了。’尧王听完,大喜过望,心想:‘这个人眼空一世,不追求富贵荣耀,远离是非之地,真是个杰出的人。我应该把这帝位让给他。’于是尧王说:‘贤者,我不是别人,我是帝尧。现在看到大贤有德,想把天子的位置让给你,你看行不行?’那个人听完,立刻把小瓢拿起来,一脚踩得粉碎,然后用两只手捂住耳朵,飞快地跑到溪边洗耳朵。正在洗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牵着一只牛来喝水。那个人说:‘那君子,牛来喝水了。’那人却只顾着洗耳朵。那个人又说:‘你这耳朵有多少污秽啊,一直洗?’那个人洗完,才开口回答:‘刚才帝尧让位给我,把我双耳都弄脏了,所以洗了一会,耽误你这牛喝水了。’那个人听了,就把牛牵到上游去喝水。那人问:‘你为什么走啊?’那个人说:‘水被你洗脏了,怎么能再弄脏我的牛嘴呢?’当时的高洁之士就是这样。这一句就是‘洗耳不听亡国音’的由来。”
众官骑在马上,都静静地听着文王讲述前朝的兴废和历史遗迹,大家都被深深吸引住了。君臣们在马上一边传杯饮酒,共享这美好的时光,一边欣赏着路边的美景。只见桃红李白,鸭绿鹅黄,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黄莺在枝头清脆地鸣叫,紫燕在空中呢喃飞舞,微风吹拂,让人陶醉其中。真是风吹不管游人醉,只有三春景色新啊。
君臣们正走着,又看见一群樵夫一边唱歌一边走来:
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世治有隆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君不见耕莘野夫,心乐尧舜与黎锄。不遇成汤三使聘,怀抱经纶学左徒。又不见一傅岩子,萧萧笠甘寒楚。当年不入高宗梦,霖雨终身藏版土。古来贤达辱而荣,岂特吾人终水浒。且横牧笛歌清昼,慢叱黎牛耕白云。王侯富贵斜晖下,仰天一笑俟明君。
文王和文武大臣们骑在马上,听到这歌声,都觉得十分奇异,心想里面肯定有大贤。于是文王又命令辛甲:“快去请贤者出来相见。”
辛甲领命后,拍马来到樵夫们面前,说道:“你们里面可有贤者?请出来和我家大王相见。”
众人一听,纷纷放下担子,说道:“我们这里没有贤者。”
不一会儿,文王骑马赶到。辛甲回复说:“里面没有贤士。”
文王却不相信,说:“这歌韵如此清新奇妙,怎么会没有贤士呢?”
其中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这首歌不是我们作的。前面十里,有个地方叫磻溪,那里有个老头,早晚都在垂竿钓鱼。我们这些百姓打柴回来,会在磻溪稍作歇息,早晚都能听到他唱这首歌,大家听熟了,所以随口唱出。我们不知道大王驾临,有失回避,真是我们百姓的罪过。”
文王听了,说:“既然没有贤士,那你们暂且退下吧。”众人便离开了。
文王骑在马上,心里还在不停地思念着那个神秘的作歌之人。他和文武大臣们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举杯饮酒,兴致丝毫未减。春光明媚,花柳芬芳,红绿交织,把这春色装点得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