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朱允熥的政策:不听话的杀,听话的可以过好日子!

当北元残余靠近时,火枪队齐射,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敌人,瞬间就有大批北元残余倒下。

“杀啊!为了大明!”

张玉一马当先,挥舞着大刀,冲入敌阵。

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强大的力量,砍倒了一个又一个敌人。

朱能、丘福等人也不甘示弱,各自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奋勇杀敌。

战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耳欲聋。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顺从大明的部落,大明将士们并没有下杀手。

他们耐心地劝说这些部落的族人,让他们跟随前往关内或者边境地区。

一些部落的首领明白,反抗只会带来灭亡,于是他们选择了顺从。

在一个部落的营地中,部落首领带着族人跪在地上,向大明将士表示愿意归顺。

“我们愿意听从大明的安排,只求能给我们一条活路。”

首领颤抖着声音说道。将士们点了点头,开始组织这些族人收拾行李,准备迁徙。

大明在关内和边境地区设立了专门的管辖区域,将这些顺从的部落安置在那里。

初到新的安置点,部落里的牧民们看着陌生的环境,心中满是迷茫与不安。

他们祖祖辈辈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如今却要学着像关内百姓一样耕种土地。

一位年轻的牧民看着眼前平整的农田,皱着眉头对身边的老者抱怨道:“阿爷,咱祖祖辈辈都放牧,这地咋种,咱能学会吗?”

老者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娃啊,既然跟着大明走,就听人家的,人家官员都说了会教咱,咱用心学,肯定行。”

这时,一位大明官员走了过来,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别担心,我来教你们。来,先看看这铁犁,它可比你们以前用的工具省力多了。”

说着,官员亲自示范如何使用铁犁耕地。

年轻牧民好奇地凑上前,仔细观察着,忍不住问道:“大人,这犁地有啥讲究不?”

官员耐心地解释道:“这地要耕得深一些、细一些,这样种子才能更好地扎根生长。”

除了农耕,一些部落的年轻人还跟着工匠们学习手艺,如木工、铁匠、织布等。

在木工坊里,一个小伙子拿着一块木头,笨拙地比划着,对师傅说:“师傅,我这锯木头老是锯不直,咋办?”

师傅走过来,手把手地教他:“你看,手要稳,用力要均匀,眼睛盯着这条线,慢慢锯。”

小伙子按照师傅的教导,认真地锯着,不一会儿,一块整齐的木板就锯好了。

他高兴地说:“师傅,我学会啦,谢谢师傅!”

在居住方面,他们告别了曾经的帐篷,住进了用砖石和木材搭建的房屋。

一位妇女走进新屋子,摸着光滑的墙壁,惊喜地对丈夫说:“这屋子可比咱的帐篷暖和多啦,还不怕风吹雨打。”

丈夫笑着说:“是啊,这都是大明给咱的好日子,咱可得好好珍惜。”

为了让这些部落更好地融入大明,朝廷在安置点设立了学校。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走进学堂,开始学习大明文化。

部落里的成年人也有机会参加文化活动,如听书、看戏等。

大明在安置点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设立了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官员们公正执法,处理部落内部的纠纷和矛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天,两个部落的牧民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争执,闹到了官员那里。

官员坐在公堂之上,严肃地说:“你们都是大明的子民,应该和睦相处。有什么问题,好好说,我来给你们评评理。”

其中一个牧民气呼呼地说:“大人,他抢了我的工具。”

另一个牧民急忙辩解:“我没有抢,我只是借用一下,还没来得及还。”

官员了解情况后,耐心地调解道:“借用东西要提前打招呼,用完了要及时归还。”

“以后大家都注意点,别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

两人听了,都羞愧地低下了头,互相道了歉。

官员接着说:“咱们这里是一个大家庭,大家要遵守规矩,互相尊重。”

“这样咱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两个牧民点头称是。

同时,朝廷还鼓励部落里的人们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

一位部落首领被推选为地方代表后,激动地对大家说:“乡亲们,朝廷信任咱,让咱参与管理。”

“咱一定要好好干,为咱部落,也为大明出份力。”

大家纷纷鼓掌表示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北元部落的人们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

他们对大明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开始把自己当作大明的子民。

一位年轻人对老者说:“阿爷,我现在觉得自己就是大明的人了,咱在这里生活得挺好,还有这么多机会学习和发展。”

老者笑着说:“是啊,娃,咱要感恩朝廷。以后咱就跟着大明好好过日子。”

然而,他们心中也始终保留着对草原故乡的思念。

在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里,一位妇女对着远方的天空祈祷:“祖先啊,我们虽然离开了草原,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教诲。”

“这里也是我们的家,我们会好好生活下去。”

旁边的孩子拉着她的手,问道:“我们还能回草原看看吗?”

妇女摸了摸孩子的头,说:“等以后有机会,咱们一起回去看看。”

“但现在,咱们要把这里建设得更好。”

顺从大明的北元部落虽然经历了生活的巨大转变。

但在大明的关怀和引导下,他们逐渐融入了新的社会,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也为大明的多元文化和繁荣发展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徐辉祖负责草原后续处理的所有事情,他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都上奏给了朱允熥。

写奏疏的时候,徐辉祖的手激动的都开始颤抖。

他万万没想到,陛下的一系列政策竟然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陛下当真是千古圣君,千古明君呀!”

徐辉祖看着手上的奏疏,语气十分的感慨。

随即,他派遣人快马加鞭的将奏疏送回金陵。

……

金陵的皇宫内。

朱允熥手中拿着徐辉祖从草原送来的奏疏

看完后,他的嘴角渐渐上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来,你们看看。”

朱允熥将奏疏递给一旁的赵谦、黄观、解缙和夏元吉。

四人恭敬地接过奏疏,围拢在一起仔细查看。

只见奏疏上详细记载着草原上的种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