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南编出来的鱼笼就好像一个放大版的棒槌,两头小,中间粗,足有一米多长,非常笨重。
这也没办法。
时间有限,他没那么多功夫去把竹篾切薄,从竹子上射出来啥样就是啥样。
唯一花功夫的就是鱼笼入口处,每根倒刺都被他削的特别薄,特别有韧性,这样漳河里的大小鱼虾才能顺利游进鱼笼而出不去。
媳妇儿夏洛雪坐在一旁边摘菜边看陈伟南编鱼笼,有时候还会插上两句话,问一问为啥鱼虾进了鱼笼就出不来了……
“成了……媳妇儿……”
经过连续三个晚上努力,第一个鱼笼终于编好了。
看着外形有点儿丑陋的鱼笼,陈伟南心里还是非常满意的。
只要能抓住鱼虾,丑一点儿就丑一点。
“媳妇儿,今晚咱们就去试一下,用中午杀鱼剩下的内脏当鱼饵。”
说完陈伟南就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了根绳子,绑住鱼笼,再找了个装糠的麻袋套住鱼笼,往肩膀上一扛,拿起装有鱼内脏的陶碗就直奔河边。
到了每次钓鱼的地方后陈伟南并没有停下来,继续往靠近山里的河段走。
“伟南……”跟在身边的夏洛寒满脸不解反问。
“你钓鱼的时候不是说这里鱼多吗?怎么不把鱼笼扔在这里…”
“不一样!”陈伟南摇头回答。
“钓鱼钓的是大鱼,我背上的鱼笼只能抓到小鱼小虾,超过一斤重的大鲫鱼都很难抓到。”
“这个地方没啥水草芦苇,适合钓大鱼,但没地方藏小鱼小虾!”
“而且咱们用鱼笼抓鱼的事儿最好别让其他人知道,虽然没有拿出去卖,但河里的鱼毕竟是大队资产。”
“平时搞两条开开荤谁也不会说什么,要是让一些不对付的人知道我们用鱼笼在河里捕鱼,随时可能扣过来一顶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帽子。”
“直接把鱼笼往山里面下,有水芦苇跟灌木丛挡着,加上那里基本没人去,外人也就发现不了!”
“每天赶早来取一次就行了。”
夏洛寒对自己老公再次升起一丝刮目相看,没想到他不仅懂得多,而且还这么谨慎。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看来是有道理的。
陈伟南虽然没读过啥书,但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外面厮混,公社,镇子上,县城……几乎每个地方都去过,对比大队里的其他人,绝对可以用见多识广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