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春耕挣工分

相对于抢收,春耕要轻松很多。

毕竟抢收要等稻谷黄了以后才能进行,还要防止变天下雨,否则辛苦大半年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

所以必须抓紧一切时间抢收稻谷,颗粒入仓。

春耕不一样,只要在播种前耕好所有水田跟旱田就行了,相对应的工分也就没那么多。

负责耕田的劳动力辛苦一天只能算十个工分,负责平整田地的只能拿到八个工分。

唯独一件工作是个例外:挑粪!

这个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化学肥料,一袋子就能撒一两亩地。

地里能用的肥料全是生产队平时攒起来的猪粪,鸡粪,牛粪,还有自己用树叶,稻草混着猪粪和牛粪一起发酵的农家肥。

虽然没啥污染,但肥力远不如化学肥料,一亩地随随便便都要十多担。

整个大队的水田跟旱田加起来超过六百亩,加起来就需要六七千担各种农家肥。

一担发酵好的农家肥有一百五六十斤重,并不比一担稻谷轻。

想要把这些农家肥全部挑到田里,哪怕一人一天挑十担,那也要好几百个工。

对比轻松无比的平整田地,耕地,并没有多少劳动力愿意去挑担子。

为此生产队不得不把挑粪的满工分提高到十二分,以此来鼓励生产队那些年轻人主动报名挑粪。

只要每天挑够十担农家肥就能得到满工分,少挑一担减一公分,但多挑没有奖励。

毕竟春耕不像抢收那样抢时间。

往年都是老爹去挑粪,老娘上工平整田地,一天正好挣二十工分。

今年陈伟南主动请缨,他去挑粪,老爹负责耕地,老娘跟媳妇儿互相照应着平整田地,撒粪……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说:媳妇儿夏洛寒都怀孕了,还让他上工平整土地,撒粪,主角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其实不然。

现在是七十年代,而且还是农村……

好多人临产的前一天都还在地里上工。

至于坐月子,那都是不存在的事儿,生完小孩儿最多休息五六天就继续上工。

陈伟南一开始确实想让媳妇儿在家里休息,有空的时候去后宅附近扯扯猪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