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漳河挑水浇地的工分不变,辛苦一天还是只能挣五个工分,我就算在家里闲着也不会去上工。”
“但如果生产队调整上工挑水的工分政策,让挑水社员有的赚,如果没人请我去做宴席我就去上工挑水。”
…………
生产队队部。
陈队长跟张书记确实在讨论包谷地抗旱的事儿。
陈队长是生产队里的老人,以前还饿过肚子,他是最不想看到包谷地被干死的人,紧锁着眉头,一脸担忧分析。
“老张……如果接下来的抗旱继续像前几天这样,上工的都是一帮妇女,就算有劳动力也不肯出力挑水,咱们今年种下的大部分包谷都会颗粒无收!”
“必须想想办法保住这些包谷地!”
张书记是个退伍老兵,想了一下回答:“我算了一下……”
“如果抗旱继续这么下去,秋收咱们顶多收获两万斤包谷,还不够交公粮,反正生产队社员是不可能分到一斤包谷。”
“甚至还要拿出一部分稻谷补贴包谷歉收欠下来的公粮缺口。”
“如果能动员社员里的劳动力来抗旱挑水,从漳河挑一担水到地里就能救活二十颗苞谷苗,多收差不多四斤包谷。”
“交完公粮后生产队还能剩两斤包谷。”
“换成钱的话跟一斤稻谷差不了多少。”
“抢收时挑一担稻谷平均一个工分,年终可以换半斤稻谷,相当于一斤包谷!”
“要不咱们把挑水抗旱的工分政策也改一下。”
“其他人的工分不变,挑水的壮劳力单独计算工分,而且这个工分不算到总工分里面去。”
“从漳河挑回来一担水,秋收结束就奖励一斤包谷,剩下一斤包谷留在生产队,到时候按工分分给社员,能分一斤是一斤。”
“普通壮劳力一天挑个十担水应该没问题,换十斤包谷的话就是五斤稻谷,哪怕吃掉三斤也还能剩下两斤,应该会有不少人选择上工挑水!”
“要是碰到陈伟南那种有力没地方使的壮劳力,一天挑十五担水估计都轻轻松松。”
“要是能保下生产队一大半包谷地,收获四万多斤包谷肯定没问题。”
“减掉三万斤的公粮,生产队还能剩一万多斤,挑水的壮劳力分走五千斤,还能剩八九千斤分给生产队社员,一家差不多一百五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