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一个社区,一个完全由机器人服务人类的社区,一个没有货币奴役和驱使的社区,一个人们不再为钱卖命,只有人类梦想和计划的社区,一个人们基于信任自发组织劳动贡献,人人按需分配的社区,一个没有货币大家一起共同享受生活的地方。”李明站在众人面前,节能灯下,他仿若被先辈的热血点燃,身上散发着曾祖父那般坚毅的气质,正对着饱受货币奴役、深陷失业泥沼的劳工们,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讲。
刘涛冷笑了一声,“李明,你真是疯了。你以为这样的社区能从天上掉下来吗?我们连今晚的饭都成问题,还谈什么理想社区?”
李明直视着他的眼睛,“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但请相信我,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人才市场找了大半年工作的工地工人王刚看着李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李明,那听起来真的很美好,但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呢?我们连这顿面都差点买不起。”王刚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绝望,但同时也有一丝希望的火花。
李明握住他的手,坚定地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第一个理想社区建立起来,哪怕只有三五个家庭构成,也可以有所改变。”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退休后整天街边下象棋的65岁老头张鹏闲来无事,听着地下桥洞里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们在讨论着什么,放下了象棋凑了过来一起听李明的演讲。张鹏倒是对李明这个小伙子的演讲挺感兴趣。
夜深了,李明带着王刚和张鹏,强拉着刘涛一起来到自己家中,详细讨论如何构建心中那个理想家园。他们围坐在李明家的小客厅里,墙上挂着一些旧照片,记录着过去的时代。窗外,城市的灯火阑珊,与屋内的温馨灯光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们曾经有过公社,但它们失败了。”李明开始了讨论,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重,“我们需要从过去的失败中学习,如何在科技智能化时代重构一个智能化公社。”
刘涛皱着眉头试图反驳,“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吃大锅饭’,缺乏激励机制。如果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的资源,无论他们是否工作,那么人们就没有动力去工作。”
李明点头,“我们的社区将不同于过去的公社。我们将利用科技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简单地平均分配资源。我们将建立一个基于贡献和参与的激励机制,这样每个人都能从社区的成功中获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鹏,一位退休老干部,同时也是一位社会研究学者,点了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沉思了一会儿后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根本的问题不是有没有货币,而是如何有效控制人们的贪欲和私欲。人类是一种依赖自然资源的生物,天生对资源有着本能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只要占有欲和控制欲兴起,人们就必然会想方设法谋取本不该独属于个人的公共资源,而且一旦公共资源被私人独享后就必然带来不公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