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他思虑之间,殿中氛围也因这缄默愈发压抑。
见袁术默然于主位,也不理会自己,只一心喝着蜜水,那副喜怒无形,积威难测,让陆逊心底一沉。
被看穿了?
可自己分析的都是实情,即便老师有所察觉,也该对周瑜心生警惕,从而顺水推舟,予以打压。
周公瑾与孙策休戚与共,只要老师在日常间多表露几分对他们的不喜,令孙策在众人眼中失去了老师那句【幼子多疾,汝当勉励之】对他的偏爱。
那么袁耀不死,孙策又没了老师看重,他区区一个义子,凭什么跟嫡子争锋?
等他护持袁耀再长大些,作为心头之患的义子孙策,必死无疑。
陆家血仇,为时未晚也!
......
也就在这袁术沉默,陆逊静候,群臣噤声之际,周瑜似对陆逊所谓【诛心之语】置若罔闻。
只见他丰雅超群,朗声而笑,曰:
“伯言所说,我岂不知?
此去洛阳奉迎天子,沿途诸侯窥伺,凶险莫测,袁公当神器之重,岂可立于危墙,以身犯险?
然,天子群臣、朝廷中枢就在洛阳,天予不取,必为他人所趁耳!
昔高祖东伐洛阳,为义帝之死而缟素天下,则诸侯归心。
自天子受辱于国贼,袁公会盟讨董,常以保驾勤王为念,盖因关中乱局,诸侯征伐,未能救天子于危难,扶社稷之将倾耳。
今得蒙诏令,虽不能至,亦当分遣将帅,冒险入洛,身处于外,而心无不在汉室,乃袁公匡扶天下之素志也
若不奉迎天子,安能扶社稷,挽天倾?他日天子落难于曹操、袁绍之流,为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处处受制于人,悔之晚矣!”
此话一出,陆逊心中警兆大生,暗道不好,这简直是强盗逻辑,他周公瑾居然在威胁逼迫,强行要救天子?
依周瑜所说,现在不是想不想救天子,也不是能不能救天子,而是不得不救天子!
你不救,便有他人救,届时他人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诸侯从是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