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步骤就像是一串被规定好的咒语,老师说完后接着说:“记住这种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就这么做。”
钟思苓想要张口问为什么不能用其他方法,她的嘴唇微微颤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给掐住了喉咙。
她知道老师没有时间听她的“奇思妙想”,老师还有更多的题要为学生们讲解,还有下一个知识点要传授。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思苓越来越疲惫。
那是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
每天除了上课,课表就像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把她的时间切割得支离破碎。
就是做不完的作业,那些作业堆起来就像一座小山丘。
她坐在书桌前,灯光昏黄如同她逐渐消沉的意志,周围是一片寂静,只有笔尖在纸张上摩擦的声音。
她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补习班和辅导资料填满了。
那补习班像是一个个吞噬她自由时间的黑洞,辅导资料则像无孔不入的丝线,将她紧紧束缚。
她连看一本课外书、听一首喜欢的音乐的时间都没有。
曾经,绘画是她生命中的一抹亮色,就像黑暗中的一颗星星。
小时候,她梦想着成为一名画家,拿起画笔的时候,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指尖下变得美妙起来。
可现在,画笔早已被尘封在抽屉的角落里,上面落满了尘埃,就像她被尘封的梦想。
因为画画对于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在父母眼中,成绩就像是通往未来成功的唯一钥匙;在老师眼中,分数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他们都不支持她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思苓,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其他的都不重要。”
父亲总是这样一脸严肃且不容置疑地对她说。
那口吻,仿佛考上好大学就是人生唯一的终极目标,是一条通往康庄大道的必经之路,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如同路边的杂草,丝毫没有意义。
每次听到这句话,钟思苓都想反驳。
她皱起眉头,心中充满了疑惑:难道人生的意义就仅仅在于考上好大学吗?自己那些珍视的兴趣爱好,像是绘画、手工制作,在大人眼里为什么就如此一文不值呢?
她觉得自己内心丰富多彩的小世界,在大人刻板的观念面前,就像是一朵还未盛开就被暴风雨摧残的小花。
在学校里,成绩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那种氛围,就像是一块巨大的乌云笼罩着整个校园。
每次考试成绩公布,班级里都会掀起一阵波澜。
成绩好的同学会像众星捧月般受到老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同学们的眼神中也满是羡慕,那眼神似乎都在说:“你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而成绩差的同学就像被打入了黑暗的角落,会被老师皱着眉头厉声批评,甚至会被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无情地嘲笑,那些嘲笑的话语就像一根根尖锐的针,刺痛人心。
钟思苓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她就像是处在光明与黑暗边缘的人,既不是老师眼中闪闪发光的优等生,也不是被完全放弃的差生。
她有着自己的上进心,努力地学习,想要提高成绩。
在那昏黄灯光下的书桌前,她总是默默地做着一道道习题,但却始终找不到那把能开启成绩上升大门的钥匙,她感到自己就像一只在黑暗中摸索的羔羊,四周一片混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科技创新比赛。
那消息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钟思苓的心里,她的眼睛里瞬间充满了光芒。
她对这个比赛很感兴趣,脑海里已经冒出了许多新奇的想法。
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那些同学也都和她一样,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探索的渴望。
她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在静谧的图书馆角落里,她们埋头于一本本相关的书籍之中,不时地做着笔记;进行实验的时候,那小小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器材,她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一会儿是实验数据出现偏差,让人愁眉不展,一会儿是某个器材突然出现故障,让人心急如焚,但大家相互鼓励,都乐在其中,那种因为兴趣和共同目标汇聚在一起的力量,让她们忘却了疲惫。
然而,当她们把这个想法告诉班主任时,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班主任坐在那整洁的办公桌后面,脸上带着惯有的严肃神情,皱着眉头,严厉地说道:“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参加这种比赛有什么用?能提高你们的成绩吗?万一耽误了学习怎么办?”
班主任的语速很快,话语就像一连串冰冷的子弹射向她们。
“老师,我们觉得参加这个比赛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对我们的成长有帮助。
而且我们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耽误学习的。”
钟思苓鼓起勇气解释道,她的眼睛里透露着坚定和执着,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清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
你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要想。”
班主任不容置疑地拒绝了她们,那坚决的态度就像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
最终,钟思苓她们不得不放弃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