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
在两个小时的争吵之后,李树棠一帮人,总算是拿出了一个作战方案。
这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杂揉了所有人的想法。
李树棠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但他心里清楚。
继续各持己见吵下去拿不出一个方案来,对大家都没好处。
所以最后还是原本占据优势的他和了把稀泥,主动做出了让步。
至于高春宝和胡继州,因此露出的那点得意,他也只是心中冷笑,不屑一顾。
两个蠢蛋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政治。
一帮晋绥军出身的人争锋相对,是梅坚毅需要的不假。
但这事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这些人,必须表现出应有的价值。
做不了事,没有价值的人,连在对方面前现眼的资格都没有!
“根据我们的预判,七十二师既然想分进合击,各部必定要协调前进,于大平会师。”
“而为了防止被我各个击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宁阳方向放布置重兵,以威慑大平,牵制我军主力。”
“……”
李树棠当仁不让的做着作战方案介绍。
一边说,一边拿着指挥棒在地图上进行着演示。
几个想法拼凑出来的作战方案,乍一看,却是有点自相矛盾。
比如,要依托大平正在修建的工事,做最终决战的准备。
但又要在几个方向都布置兵力,进行逐节抵抗,以消耗敌方弹药消磨敌军锐气。
所以说到最后,李树棠自己都觉得有些为难了。
这一番布置,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
目前几个方向上,宁阳有第一团第八团,以及没有经历过战斗的第九团。
大平向东偏北的宁安方向,有驻扎在中条山一线的三团十一团,提防第一师绕道偷袭荣山。
另外模范团第十团,外加两个刚刚组建的补充团,驻防大平。
剩下的白阳青川印台这一线,只有四团七团,共计两个团的兵力分散布置。
而这一线,第一师最少会安排两个旅六个团的兵力。
三比一,这仗怎么打?
所以方案介绍完,李树棠脸上的表情都变的有些僵硬了。
按他的想法,外围这几个县都可以不要。
就是依托大平的工事,再在周边布置三到五个团,一面游荡袭扰牵制,一面防备第一师进兵荣山。
凭借完备的防御工事消耗第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