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又为今年科考同主考官,因此怀疑程敏政配合唐寅、徐经作弊。
这种言论在京师被传播的越来越广泛,唐寅和徐经倒不以为意,不过只是某些嫉妒他们的举人使用肮脏手段罢了,身正不怕影子斜。
如果事情仅只在民间发酵,倒也不会影响这次科考的成绩。
然而在二月初七这天,监察御史华昶忽然上表一道奏疏,弹劾礼部右侍郎程敏政舞弊,顿时在朝野掀起巨大的波澜。
‘国家求贤以科目为重,公道所在赖此一途,今年会试,臣闻士大夫,公议于朝,私议于巷,翰林学士程敏政……’
‘初场未入而论语题已传诵于外……’
朝会上,当弘治皇帝听闻监察御史华昶的上奏后,脸色微变。
内阁大学士刘健和礼部尚书一同出列反驳御史,给出的理由是程敏政在年前并未出题,科考题目乃年后礼部会同大学士李东阳和五经考官一同出题,程敏政只有建议权,并没有定题权,况且所有科考题目都需经弘治皇帝批阅选择。
程敏政无法得知试题的具体情况,又怎可能提前泄题?
不过礼科给事中出列继续反驳内阁和礼部,程敏政虽只有出题权,但他可以将题提前泄露出去,其中存在侥幸之事,阴差阳错就考了这些考题,这难道不是舞弊?
况且自古科考都是抡才大典,取仕之重途,不可不察。
刘健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给事中和御史等科道言官,不知在想些什么。
出列弹劾程敏政的科道言官越来越多,也足以见得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毕竟科考关乎万千学子的命运,多录取两人,就有两名学子落榜,对他们不公。
为了还学子们公平,也为了还程敏政一个公道,弘治皇帝不得不开口道:“礼部侍郎徐琼。”
徐琼出列。
弘治皇帝开口道:“汝自协都察院同去顺天贡院,凡令李东阳会同五经同考试官,将场中朱卷凡经程敏政看中者重加翻阅,从公去取,以息物议。”
“今年放榜日推迟至三月二日。”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