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估计如何也不敢想他的弟弟敢在锦衣卫诏狱提刀杀人。
弘治皇帝微笑道:“成了,这些事你就不要操心了,安心的读你的书,好好跟着杨先生学治国的本事吧!”
朱厚照噢了一声道:“那好吧。”
……
弘治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弘治皇帝御乾清宫,内阁六部等官吏皆都长舒一口气,对此前百官叩阙请冤逼宫之事都默契的保持不提,谁也不敢继续跪在午门替刑部郎中和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求冤。
在这场文官集体逼宫弘治皇帝的对垒中,弘治皇帝略胜一筹,不管弘治皇帝是不是真的病了还是在装病,文官们都不得不妥协。
谁也不敢背负这种骂名,皇权有钳制,文官们又何尝没有钳制,他们爱惜名声,越到高位越是如此,虽然平日和颜悦色,但大权在握后,对名誉看的比什么都要重要。
至于刑部郎中和左佥都御史的死,只能成为弘治朝一桩悬案被记录在史册中,再也不会有人知道答案,只言片语只供后人去猜测了。
这一日,礼部定殿试日期为三月二十七日。
到三月二十七日清晨,以伦文叙为首的三百名进士分别排队在午门外,等候进入他们魂牵梦绕的紫禁城。
这一刻,数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一朝登上天子堂,说不激动是不可能的。
一张张或老、或年轻、或稚嫩的脸,严肃而庄重的望着紫禁城,不由唏嘘万分,好一些人激动的落泪。
在礼部官的带领下,他们进了午门,并未走正门,而是走左右掖门,寻常这座门是不会打开,但今日弘治皇帝要亲自殿试于奉天殿,自然要开辟。
一名名贡生跟着礼部和锦衣卫官,庄严肃穆的朝皇宫走去,在穿过奉天门后,视野豁然开朗,那无比宽大的广场一眼足可容纳万人,在视野的最前方是一栋无比雄伟的建筑,奉天殿!
此一时,谁能不生出忠君爱国、以身报国的感想。对皇权的尊敬和畏惧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三百名进士有些呆怔的望着紫禁城最宏伟的建筑,不由激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