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
弘治皇帝单独召了内阁六部都察院部院高官,商讨了安南、占城和西南土司的公事后,便笑着道:“今日朕带诸位去一趟万岁山看一样东西。”
一众高官一脸疑惑,不过工部尚书曾鉴心知肚明,他知道这一次恐怕谁也保不住工部郎中王本和了。
弘治皇帝这分明是在给他的小儿子出头呢。
等一众高官一同抵达万岁山脚下,看到农田内正在开垦的太监后,不由纷纷一愣。
代耕架的农耕开垦效率可见一斑,谁看了不倒吸一口凉气?
工部尚书曾鉴也被震撼到了,他知道这次神仙也救不了王本和了,这代耕架农具越是精湛,越说明此农具的作用之大!
刘健惊愕的道:“皇上,臣斗胆敢问,此物,此物谁发明出来的?”
“如此省时省力之农具,对大明农业开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物若能推广两京十三省,不知多少穷苦百姓能受益,发明此物者,实乃天大之功,臣恳请皇上重赏!”
李东阳和谢迁也纷纷附和,几名尚书皆都如此。
弘治皇帝微微笑了一下,道:“朕家的二皇子捯饬出来的,倒是让朕也开眼了。”
噶?居然是蔚王?
此一时,百官再次震惊的无以复加。
不过弘治皇帝很快话锋一转,道:“可制出此物的却不是工部的工匠,而是外面的百姓农匠,当真是可笑啊!”
“蔚王让内宫监去工部制此农具,工部郎中却将朕家的二皇子当成稚童对待。”
“这是打心眼里面不认为一个孩子能制出利国利民之农具?这是打心底瞧不起大明的皇子?”
工部尚书早就知晓会如此,赶忙战战兢兢的拱手请罪道:“启奏皇上,臣未管好下属臣僚,此臣之罪。”
弘治皇帝淡淡乜他一眼,也不理会他,继续开口道:“如果有人改良了火铳,而兵部却不屑一顾,如果有人改良了会计核算,而户部无动于衷,大明发展到现在,是不是越来越退步?是不是要退步到农耕火种的原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