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寺之名取自《楞严经》中的“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梵音寺平常人流就不少,现在又恰逢祈福法会,更是要把梵音寺的门槛踏破。
步入寺内,抬眼望去,寺庙的主体建筑庄严肃穆,朱红色的大门上,铜质的门环在日光下闪烁着古朴的光泽。
佛门大开,一座雄伟的大雄宝殿矗立眼前,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在岁月摩挲下泛着温润的光,似乎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殿内香烟缭绕,梵音袅袅,一尊尊佛像宝相庄严,金身闪耀。慈悲的目光俯瞰着众生,似乎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渴望与恐惧。
佛像前有一个五六个和尚在打坐诵经,一声声木鱼声抚平着身后世人内心的焦躁与不安。
“浅浅,你去吧,我在古树下等着你。”姜妩接过沈昔浅的手提包说道。
“好。”
沈昔浅每次来都会上三柱清香,指尖的那串碧色的手持从来没变过。
她一身白色的羽毛绒双袖加绒旗袍,内里的袖口是她最喜欢的海棠花,麂皮绒的斗篷披在身上,指尖还是红彤彤的。
双手合十,黛眉如画,一瀑青丝由一根暖玉海棠发簪挽了起来。她粉唇张张合合,对佛祖诉说着她的心事,虔诚如此,似画儿一般,就连一旁求神拜佛的人都忍不住侧目。
沈昔浅出来后,陪姜妩去副殿拜了财神爷,她敬畏但不信鬼神之说,当然财神爷除外。
妄愿她的办公室里就供着一尊财神,日日焚着香,当祖宗供着。
随后两人去了寺庙的后庭院,后庭院多是禅房,人极少,多半是佛家子弟的寮房和一些用来抄经的厢房。
寺庙的路蜿蜒曲折,每一步落下,都似能听见历史的回响。参天的古柏肆意伸展至此,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在地上摇曳生姿。
微风拂过,悬挂在屋檐下的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那声音悠悠扬扬,回荡在整个寺庙,为这清幽之地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
“昔浅姐你来啦?”一道稚嫩的声音传来。
来人是位小和尚,年纪不大,模样周正,圆溜溜的眸子像雨水冲刷过后的明镜,脸颊还带着未消的婴儿肥,脖子上还挂着一串细长的念珠。
他双手合十,向两人欠了欠身子,又道∶“姜姐姐难得你也来了。”
姜妩摸了摸他圆圆的脑袋,“是啊,想念一了,就来了。”
念一是小和尚的发号。
念一噗嗤笑了一声,“姜姐姐嘴上说想我,可心里念得都是前院的财神爷爷...”
“念一不得无礼。”声音浑厚威严,是位清雅如鹤的白髯僧人,僧人重眉敛目,双手合十,步履安详而缓慢,细看眉眼间竟透出些慈悲来。
这位老僧人是梵音寺的主持,据说已是般若境。
“阿弥陀佛”主持躬了下身,看到沈昔浅和姜妩笑了笑,“女施主这次是求签还是点长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