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危机四伏,破局之路

楚国商队在浑然不觉中继续前行,一步步靠近燕国等国精心布置的埋伏圈。商队首领虽察觉到一丝异样,但并未意识到危险已悄然降临。此时,燕国伏兵隐匿在道路两旁的山林中,他们身着黑衣,神色冷峻,眼中闪烁着贪婪与狠厉,只等商队进入最佳攻击位置便发动突袭。

商队逐渐进入山谷,这里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高耸,是绝佳的埋伏地点。燕国将领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动手!” 顿时,喊杀声四起,无数黑衣伏兵如鬼魅般从山林中涌出,向着商队猛扑而来。

“不好,有埋伏!” 商队首领大喊一声,迅速抽出长刀。商队成员们虽惊慌失措,但在首领的带领下,迅速拿起武器,准备抵抗。然而,燕国伏兵人数众多,训练有素,商队很快陷入了困境。

“弟兄们,拼了!我们不能让楚国的希望毁在这里!” 商队首领挥舞着长刀,与冲在最前面的伏兵展开殊死搏斗。商队成员们也纷纷响应,拼死抵抗,但双方实力悬殊,商队渐渐难以支撑。

“怎么办?对方人太多了,我们快顶不住了!” 一名商队成员焦急地喊道,他的手臂已被砍伤,鲜血直流。

商队首领心急如焚,他深知一旦货物被抢,不仅楚国开拓新贸易路线的计划将化为泡影,楚尘王爷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神秘的队伍突然从后方杀出。

这支队伍身着楚国边境守军的服饰,为首的将领英姿飒爽,大喊道:“商队莫慌,我们来支援了!” 原来是楚尘得知商队可能面临危险后,暗中派遣的边境守军。他们一路追踪商队,及时赶到。

燕国伏兵没想到会遭遇楚国守军的突然袭击,阵脚大乱。楚国守军趁势猛攻,与商队里应外合。商队首领见状,士气大振,喊道:“弟兄们,援军到了,反击!”

在楚国守军和商队的联合攻击下,燕国伏兵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向后撤退。燕国将领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不要恋战!” 燕国伏兵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战场。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若不是将军及时赶到,我们今日就危险了。” 商队首领感激地对楚国守军将领说道。

“商队的兄弟们才是辛苦,你们肩负着为楚国开拓贸易的重任。王爷料到你们可能有危险,特意派我们前来支援。” 守军将领说道。

商队死里逃生,众人对楚尘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他们深知,若不是楚尘王爷未雨绸缪,商队此次必定损失惨重。商队首领整顿队伍后,带着劫后余生的商队继续踏上征程,心中更加坚定了为楚国开拓贸易路线的决心。

而在楚国朝堂,楚翰等人并未因商队的意外获救而停止阴谋。他们买通的官员在朝堂上不断对楚尘发难。

“大王,如今楚国面临贸易封锁危机,百姓人心惶惶。楚尘身为王爷,理应对此负责。他在外交上的失误,致使楚国陷入如此困境,实在难担大任。” 一位被楚翰收买的官员上奏道。

其他一些附和的官员也纷纷点头:“是啊,大王,楚国不能将未来交给如此无能之人。”

楚王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他看向楚尘,问道:“尘儿,你对此有何话说?”

楚尘心中愤怒,但依旧镇定自若地说道:“父王,儿臣已对燕国等国的贸易封锁采取了应对措施。此次商队遇袭,也是儿臣提前察觉危险,派军救援,才让商队化险为夷。儿臣有信心带领楚国打破贸易封锁,解决此次危机。而朝堂之上,有人蓄意造谣生事,企图扰乱楚国局势,还望父王明察。”

楚王沉思片刻,说道:“尘儿,本王给你时间证明自己。若你无法化解楚国危机,本王定不轻饶。至于你所说的有人造谣,若无真凭实据,休要随意污蔑大臣。”

楚尘心中明白,楚王这是在给他机会,但同时也警告他不可无的放矢。回到王府后,楚尘对幕僚们说道:“楚翰等人如此肆无忌惮,我们必须加快收集证据的速度。同时,继续推进应对贸易封锁的策略。”

此时,负责探查燕国贸易底细的探子传来更多详细消息。“王爷,燕国不仅依赖北方诸国的皮毛贸易,他们的盐矿资源匮乏,主要从西方的秦国进口。而且,燕国与东方的齐国在边境贸易上存在诸多争端。”

楚尘听后,心中一动,他立刻召集幕僚商议:“我们可以利用燕国与齐国的边境贸易争端,拉拢齐国,共同应对燕国。同时,与秦国沟通,若燕国执意对楚国实施贸易封锁,秦国可减少对燕国的盐矿供应,以此对燕国施压。”

幕僚们纷纷点头称是。楚尘迅速派出使者,分别前往齐国和秦国。

楚国使者首先来到齐国,对齐王说道:“大王,燕国野心勃勃,企图联合他国遏制楚国发展。楚国若被燕国打压,齐国也将唇亡齿寒。如今燕国与齐国在边境贸易上争端不断,楚国愿与齐国携手,共同应对燕国,解决边境贸易问题,同时打破燕国对楚国的贸易封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齐王听后,思索片刻,说道:“楚国所言不无道理。燕国近年来在边境贸易上确实咄咄逼人,齐国也深受其扰。但本王需与大臣们商议后,方能给贵使答复。”

楚国使者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秦国,对秦王说道:“秦王,燕国欲对楚国实施贸易封锁,楚国与秦国向来友好,此次燕国之举恐会破坏地区平衡。燕国盐矿匮乏,多依赖秦国供应,若秦国能在此时施以援手,减少对燕国的盐矿供应,燕国必定有所忌惮,楚国愿以丰厚的回报作为答谢。”

秦王权衡利弊后,说道:“楚国的请求,本王会考虑。燕国此举确实过于霸道,秦国也不愿见其坐大。但具体如何行动,还需从长计议。”

与此同时,楚国与盟国的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楚国的丝绸、茶叶等特产在盟国的市场上供不应求,盟国也加大了对楚国的投资,帮助楚国发展相关产业。

“楚国的商品品质优良,深受我国百姓喜爱。此次合作,不仅能促进楚国经济发展,也能让我国获利。希望我们能长期保持这种友好合作关系。” 盟国的贸易官员说道。

在国内,楚国商人们在政府的鼓励下,积极创新,开发出许多新产品。一种结合楚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瓷器一经推出,便受到国内贵族和平民的喜爱,国内市场的需求大增。

“王爷的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商机,楚国的商业未来可期。” 一位瓷器商人兴奋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