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林是一位心理医生,独立经营着一家心理诊所。这个年轻人是她的病人,已经在她这里接受了近两年的心理治疗。
在南部边陲这么一座人口不足三百万的城市,人们对心理问题普遍不大重视,像他这样定期主动接受心理治疗的人,还是比较少见。
“不耽误您时间了,钟老师。”年轻人坐直了身子,抬头看了钟晓林一眼,玩笑道:“在您这儿总能睡得特别好,我是不是要把这张皮沙发买回去?”
这张沙发来自一个意大利品牌,设计前卫,价格也不菲,和钟晓林办公室的八十年代复古装修格格不入。
钟晓林顺着他的话打趣道:“反正也是别人送我的,你喜欢的话,一会儿就可以搬走。”
男子笑了起来,他坐在沙发上抻了抻手脚,对钟晓林说:“对了,钟老师,从下周开始我就不再来了。”
听到他这么说,钟晓林并不惊讶,其实在今天之前她早有预感,他不会再待在她这里太久。
她没有问他原因,而是笑着说,“看来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见面了,我会想念你的。”
“微信上常联系。”年轻人站起身,笑容诚恳地说道:“这么长时间以来,给您添了不少麻烦。”
钟晓林笑着摇了摇头,说:“其实我并没有帮到你什么。”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病人,钟晓林就建议他入院治疗,当时他的精神状态极差,有着很严重的自毁倾向,随时可能做出伤害自己甚至是伤害别人的事,需要通过更加全面的医学手段干涉。
但这位访客拒绝了她的建议,再三保证自己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坚持每周来她这里报道。
钟晓林说她没有帮上他什么忙,并不是一句自谦的话。他的心理防备极强,每次过来,也不过是和她聊聊天,或者干脆就在沙发上睡一觉,钟晓林花了两年时间,都没能和他建立起思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