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变化

那几家作坊财源滚滚没错,可无论制作豆腐还是榨油都需要原材料吧,而且随着生意逐渐扩大所需原材料的数量迅速增加。

毕竟都是些矛头小子,社会经验太少像是采购这等活计,自然得交由村中青壮村民负责,这里头的油水虽然不多也足够经手的村民赚到不少铜板改善家中生活状况。

而附近村镇也乐意把家里种的豆子卖给牛家村的采购人员,没办法他们如果将豆子卖给镇上的榨油和豆腐作坊的话,价钱还不足牛家村统一采购价格的一半,可想而知家中种有豆子的乡民会做和选择。

有了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临近村子的村民不想把自家孩子送到牛家村私塾才怪。反正私塾又不参合到激烈的外部商业竞争之中,与镇上的类似作坊有利益冲突,纯粹的教学教手艺谁也说不出一个不是来。

不仅是临近村庄的村民,就是最近的镇上居民,听闻消息后亲自跑来牛家村考察了一番,回去后也琢磨着把自家小子送来读书学艺。

尽管牛家村里正与村人都明里暗里向林沙表示,不希望私塾接纳外村学生,不过林沙都没当回事,只靠孩子年龄合适又没有隐疾在身,他大开方便之门照收不误。

他的理由也很强大,牛家村实力不足又太过惹眼,要是不趁着镇上强力人物插手前,多多招收外来学生扩大影响,广泛结网形成一股强大的利益网络,迫使那些心怀鬼胎之辈不敢胡来的话,真等事到临头再做什么准备就迟了。

里正跟村人闻言虽然心中依旧不怎么甘愿,却也不得不承认林沙所言有理。

通过那些‘采购人员’的嘴,林沙确实察觉到外村和镇上对牛家村突然富裕起来的眼红和嫉妒,这些‘采购人员’在外头也开始受到地头蛇的刁难和敲诈,虽然情况还不严重却是个不好苗头。

私塾的规模扩大了学生数量一下子也超过百人,再像之前那样开大班就有些不合适宜了。

从今年开始,在林沙的统筹指导下,又有私塾先生们的查漏补缺共同完善,私塾便大刀阔斧的实行了分班制。

按照年龄大小,识字程度以及学习进度,将百来位学生分成五个班,每本二十到三十人不等,按照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本教授学习。

同样按照现代综合性学校的模式,每月都要组织一次考试,连续三次考试排名倒数三位的学生,对不起直接把开除送回家。

这事就很打脸了,当学生家长们知道私塾的这一规定后,满口子赞同之余等孩子回家后就没少敲打,有的甚至直接动手动鞭子,严厉警告自家小子一定要学好,坚决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太渣被私塾开除,真要出了这事那一家人的脸面将丢得干干净净,在村里也别想抬头见人了。

因为私塾的待遇很好,有自己的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援,私塾不仅提供免费的草纸和墨条供应学生学字练习,同时还供应一顿颇有油水的午饭,起码在菜里能看到家里可能一年都吃不到的肉食,就是为了每天中午这一顿‘丰盛’午饭,私塾里的学生都个个刻苦人人用功,不愿失去这样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