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常临风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最好的小学考到了最好的初中,又从最好的初中考到了最好的高中,最后顺风顺水地上了全省最好的大学。

除了成绩名列前茅,体能方面也很不错,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在赛场上挥汗如雨的瞬间,也曾让一众少女暗许芳心。

研究生入学选择导师时,常临风纠结过几日,资历深的老教授人脉广,项目多,发展的空间大,但那么多事情需要忙,在培养学生方面投入的经历就极其有限,他很向往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也希望能在学业上获得更加细致的指导。

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跟随年轻的导师。

接下来的事便简单多了,学院的几位年轻导师里,钟恪行的水平最突出,在国际顶尖的期刊上发过几篇论文,虽然年纪轻,却已经在圈子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研究方向也正是常临风感兴趣的。

他便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但后来常临风听到有学弟学妹抱怨说,钟老师太严格了,甚至不近人情,平时的作业很难不说,期末考试也从来不划重点,所以总有人挂科。

因此,在刚开始接触钟恪行时,他是有些提心吊胆的,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惹得导师嫌弃。

相处了一阵子后,他发现钟恪行确实是严谨严格的做事作风,但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没什么不好。

对于课题上的疑问,也会及时地给予帮助,提出的建议常让他醍醐灌顶。

总之,能在这样的导师手下做事,还是很幸运的。

三个学生来得早,一直坐在候机大厅里等,他们在实验室就常碰面,彼此都很熟悉,闲着也是无趣,便聊起了天。

“临风,钟老师有说什么时候到吗?”说话的是个扎马尾的女生,叫邓洁,也是研一的学生。

常临风看了一眼微信消息,回道:“说是五点半在这里和我们会合。”

“可现在已经五点二十五了呀。”

“你不了解老钟,他不会迟到的。”一旁的周跃咋呼说。

“我上过老钟的选修课,他每次都提前八分钟到教室给我们答疑,从来没变过,搞得后来我们都不好意思踩点上课了。”

“老钟”是大家在私底下叫的,算是一种另类的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