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那烂陀

过河卒 莫问江湖 1945 字 12天前

在道门实控西域范围之外,才是西域佛门的势力范围,“西域”二字已经有些名不副实。

不管怎么说,当年的佛道之争还是以道门取胜而结束,昆仑和玉京又在广义上的西域范围内,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所以道门必然要将佛门驱逐出去。

之所以道门内部许多人认为道门没能取得佛道之争的胜利,是因为道门未竟全功,既没有让佛门像儒门那般沦为道门附庸,又没能彻底消灭佛门,留下了隐患。

这无疑是高标准严要求了,也可以看出道门之人的骄傲心态,小胜就算输,中胜不叫赢,只有大胜才算是真正的胜利。

可从佛门视角来看,当年的佛道之争,无疑是佛门一败涂地,中原佛门覆灭,西域佛门被迫一退再退,南洋佛门、凤麟洲佛门也陆续失败,最终变为全面失败。虽然中原佛门后来又重新建立了,但实际上是个花架子,就好像一块画着华美建筑的牌子,从正面看,还像模像样,可从侧面看或者从后面看,什么都没有,甚至连金玉其外都算不上。

佛门的失败使得佛门内部的两大派系开始崛起。

一大派系便是投降派,主张承认失败,承认佛门不如道门,像儒门那样依附道门,以换取处境的改善。

另一大派系就是激进派,主张不择手段反击道门,复活佛主,进行第二次佛道之争。包括且不限于联合萨满教、圣廷、天门等

外部实力,支持南洋佛门、凤麟洲佛门掀起大规模攘道行动,以及支持灵山巫教、知命教等隐秘结社势力等等。

两派时常斗法,五代大掌教时期,道门对佛门内部的投降派,或者说亲道门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所以此时期亲道门派占据了上风。

不过随着五代大掌教离世,六代大掌教上位,一直被五代大掌教强势压制的世家大族开始反弹。

虽然张家和李家的恩怨由来已久,但是以张、李为首的世家大族一直有个共识:他们这些“道门贵族”是道门的建立者,尤其是张家、李家这种带资入股的原始股东,更是以道门的主人自居。

那些后来起势之人,或者寒门子弟,不管位置多高,都不过是道门的“管家”。这种思想深入骨髓,所以寒门子弟位置再高,也是说杀就杀了,反倒是世家子们总能网开一面,最多就是终生囚禁。

不过五代大掌教是个例外,这个普通百姓的儿子竟然强按着三大世家的脑袋走上了道门的至高位置,并且建立了仅次于玄圣的功业。这怎么能允许呢?一个管家竟然成了主人,这不是倒反天罡吗?你想要干什么?

至于齐玄素,算是半个例外,他当然不是世家出身,可他没有五代大掌教的本事,谈不上白手起家。不必避讳,也不必往自己的脸上的贴金,他的第一步就是仗了七娘的势,靠着裙带关系才能出头。

如今都说齐玄素有着相当丰富的基层经历,可这个“基层”也看跟谁比,跟世家子相比,齐玄素起步的确很低,可与真正的基层道士相比,齐玄素的起点已经是他们的终点。

不知多少人混了一辈子都混不上一个九品道士,到死也是个道童。有些人退隐时也不过是个七品道士。

齐玄素起步就是七品道士,更没有在偏远地区的基层道观干过,与普通道士相比,齐玄素其实算是精英,万象道宫出身,直接进入天罡堂。所谓的“寒门”和“泥腿子”,那只是世家子对齐玄素的看法,不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毕竟世家子们就算什么也不干,单纯混日子,最低也是四品道士,比如张玉月。

时至今日,道门的寒门已经不是过去的寒门了,过去寒门是指那些不如士族的耕读之家,能够供养脱产的读书人,比起普通百姓仍旧要强出许多。如今的寒门就是指贫寒的家庭,贫苦子弟。

没有七娘的“齐玄素”们,其实是道门内部一个十分尴尬的群体,不上不下。

不上,是因为其出身家族没有托底的能力,不具备运作的能力,看不到什么希望,只能靠自己,或者看运气。

不下,是因为这类道士还不是最底层,生活优渥,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真让他们去偏远地区的底层道观,他们还觉得委屈,认为是明珠暗投,认为道门埋没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