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县令啊!

举人老爷不少也就是这个品级罢了!

好吧,这么畅想着畅想着,刘满昌的心情又变得很好了。

毕竟,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能去当主簿,之后还有机会变成县令,这就让他无限的快乐。

这次,尽管需要安排的足足有三个城池,而且还有相应附属的一堆县城以及村落,需要安排的官员数量以及相对应的官员职位数量相当之多。

但是每个被安排过去的官员,所领取到的文书以及任命政令上,都有着详细对应的具体城池具体县城,具体官职。

对于朝廷或者说对于崇祯来说,这样做的工作量自然不小,但是,在安排之前,就先将所有人员的官职都对应着安排好,那么等到官员到达之后,就能够直接按照之前朝廷安排好的官职直接开始工作。

这样一来,首先,官员工作对口的程度肯定是最好的,毕竟是崇祯以及执笔监的太监根据这些官员当下的职位以及过去的工作情况所定下的;

其次,官员们已经知道自己之后要担任什么职位,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准备,以及到了地方之后,能够立刻按照相应的政令来执行政令。

而如果是只安排人员名单,而不具体到每个人担当什么样的职位,那么到达地方之后,他们首先就要先确定职位,这一方面会很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崇祯并没有在派遣前往各个城池的官员中安排品级太高的人。

刘满昌是八品官员,被安排在县城之中担当第二个级别的官员,这看起来似乎上面还有空间的样子,毕竟,城池之中的官员品级肯定不一样,既然县城之中都已经安排到了八品,那么府城之中安排到七品乃至更高都是应该的。

但是实际上,这个品级的官员就已经几乎是最高的了。

崇祯直接遴选名单之后,落笔安排的官员,最高品级的就只到八品。

毕竟,整个京城,所有官员,最高都只到七品,而且还只有区区三人。

当然,这并不代表这次三个城池之中就没有安排七品官员,崇祯在确定将这三个城池作为新政的扩散之地之后,拟定名单的同时,也已执笔监的名义,向那三位直接从吏员晋升为七品官员的官员去信询问。

问他们有没有意愿前往其他城池,担任府城之中的府推官职位,这个职位相当于府城级别的辅佐官员,也和县城中的县尉等等一样,都是直辖一片领域的官职。

然后

三名七品官员全都表示了愿意的意愿。

考虑到这是第一批,而且三个城池如果就把三个七品官员全部用出去了,那么京城就没有人帮崇祯处理很多事务,所以,最后崇祯只在其中挑选了一个,以作为那个大半的底层官员都将由吏员筛选担任的城池的府推官。

剩下两个城池,则府城之中也同样只有最高八品的官员,八品官员处理不了的事情,则通过快马传到京城,由崇祯来进行处理。

此外,府城之中,同样是规定为原则上只会是底层的官员上升到上面的职位,不会空降官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就只有在府城工作的官员才有机会上升到六品的通判、州同知,以及更上的从五品知州。

等县城之中的官员,有人升任到七品之后,同样可以继续往上升任到府城的六品。

整体来说,官路的晋升还是相当通畅以及清晰的。

也正是因此,看到文书,明白文书内容的含义之后,刘满昌才会那么踌躇满志干劲满满。

五品知州什么的,他现在还不敢想,但是,已经能够担任主簿之后,想想上面的七品知县还是没问题的吧!

“时间差不多了,儿子,快点出发了!”

好的,刘满昌的母亲再次开始催促了。

看看天色,此时可能还有大半个时辰的时间才到集合的时间点,但是,继续在家里留着,估计也就是被母亲不断催促的命,既然如此,刘满昌也就干脆与母亲告别,转身朝着集合的地点走去了。

临出门时,他回头望去,母亲尽管在一个劲催促他动作快一些,但是脸上的表情除了喜悦和关心之外,同样也有着浓浓的不舍。

————————————

“三支队伍都已经出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