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什么东西都从这个市场拿,他们家无声无息地拿出这么多东西来,人家不用想都知道不正常。

“大米、玉米碎、腊肉、腊肠、鸡蛋,”肖倩倩记着爸爸说的这些,“然后还要买很多青菜吧。到时候是让师傅弄成大盆的菜,跟平常一样打饭,还是麻烦一点,把食堂的桌子拼一下,让他们一桌一桌地做,每桌上盘子装的菜啊?”

肖毅想了想,觉得后者虽然更有请客的感觉,但太过麻烦汽车厂了,每桌坐什么人也不好安排,“还是跟平常一样打饭打菜吧,不要钱就是了,但要控制量,免得浪费。”

说是免得浪费,其实还是防止有爱占小便宜的人,故意说饭菜不要钱,就要很多带回去,留着吃好多餐。

“那这样吧,主食只有一种,菜呢,让师傅做个韭菜鸡蛋、一个炒青菜、一个腊肉炒梅菜干、腊肠炒毛豆。饭管饱,菜是每样一勺——就那种自家里用来盛汤的小点的勺子,总共四勺菜,三勺都是带荤的,应该足够了。”

“嗯,我们提前跟边上新苏村的村民约好,拿东西跟他们换些青菜、毛豆跟梅菜干,光靠供销社是肯定买不够的,鸡蛋的话,我们老老实实全部在供销社买。”

萧鑫就听着这父女两一来一回地把宴客一事商量个大概,也插不进嘴,只默默记在心里,想着哪些环节他可以帮忙干活。

“那我们这边请汽车厂的人吃饭了,爸你那边?”

“这个性质不一样,收音机厂的人你不用管,你跟萧鑫以后又不在这边工作,”肖毅自有想法,“那边我请几个老朋友到我们家里来吃一顿好的就行了。”

“我让你们给全厂的人请一顿,主要是考虑到你们俩以后都在那边做事,倩倩就不说了,你一直想往技术员、搞图纸那方面转,而萧鑫以后也得尽量转技术方面,这样不用上夜班,没那么辛苦。你们现在趁着结婚这个契机,请大家吃顿好的,他们多少记得些情分,往后搞不好就有用到这些小人情的时候。”

再者说,过不久,那个所谓的陈书记就要来了,赶巧在萧鑫跟肖倩倩结婚后,也是全厂人吃过喜事饭之后——俗话说得好,吃人嘴短,到时候,即使陈书记还会因为别的什么因素想找小夫妻俩的麻烦,厂里人人都帮着说一两句,那陈书记独木难支,也讨不到好。

婚事就这么定下来,本来该是让人猝不及防的,可肖倩倩跟萧鑫看过两人一生的记录,这会儿倒是接受得很快。

肖倩倩甚至还有心情提前跟萧鑫说:“在你工作转正前,先别考虑要小孩啊。”

萧鑫赤红了脸,恍恍惚惚点头,紧张得都有点口舌不清了,“我、我都听你的,我努力快点转正。”

这么一说,又搞得好像他是很想快点圆房生小孩一样,萧鑫慌忙看向肖倩倩,见她不在意,又紧张地看向准岳父——岳父没管他俩在说什么。

哦,那就没事了。萧鑫放下心来。

注意力转移开的肖毅,是在想其他的事。

关于肖家本身的,近些年大小琐碎的坏事,都与汽车厂那个陈书记父子俩直接或间接相关,这次他们提前做了安排,肯定能避开大部分的坎。

家庭之外的,肖毅就比较关心他所在的收音机厂。作为技术工人,他看了自己未来参与的三次收音机改进工作,就有点按捺不住,想快一些实现那些改进。

只是,技术方面的事情,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他短暂几天并没有吃透新接触到的技术信息,还得磨一磨。

说起来,他在日记中,开始觉得身体不太好,是八零年初的时候。那之前刚好结束了收音机的第二次改进,然后收音机的市场就有所饱满,为了图谋更多的利润,厂里打听到霓虹国卖过来的收录机,不止可以收听广播,还能自己录音或者买录好的磁带播放音频,便开始设计做收录机。这次以肖毅为首,技术组耗了四年,才终于做成比砖头还大的那卡式收录机。

跨越式的技术进步,不止让他在收音机厂一举成名,几乎立刻内定成为新总工,也让他在之前的几年里彻底熬伤了身体,没有真正上位,就倒下了。

但这次,有了详尽的、一次次技术进步的构思记录,他有信心比较轻松地完成这项任务。

说不定,能赶在七零年代末、霓虹国的收录机冲击进国内市场之前,就把拿卡式收录机制造出来!

这或许能让他们收音机厂在全国都出名!想到这,肖毅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中,根本没注意到女儿跟准女婿说了些什么私话。

至于汽车厂那边,以后要经历的一些变故,肖毅也听女儿说了,不过,他相信女儿的能力,有她在,肯定也能帮汽车厂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总不至于让那么大一个厂,在十年后说倒就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