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等新的管理规范完全推行开,我们自己就会多出真正的管理岗位,每个车间都要有两个班长,轮班负责白班晚班,当班有什么紧急情况,直接让班长做主,班长做不了主的,再找厂长,这样,厂长你也轻松一些。

然后技术员里要挑出两三个水平稍差的,转去专门做车间计划,以免产生排班计划弄错的生产失误。维修工其实有些可以转技术员,这个要看个人能力吧,我在厂里看着,一些维修工跟产线开机床的员工,其实比少数一级、二级的普通技术员更有技术。

临时工里可以挑两个细心的专门做仓管,管原材料跟工具之类的。

我们厂不是一边生产卡车卖出去,一边自己接运输的活么,我觉得这两样也可以泾渭分明,成立一个生产部、一个运输部,搞两个部长管着。

部长直接对厂长负责……”

肖倩倩上次只给了简略的整改计划,这次是把纸质的管理规范书、还有设备管理方案、维修手册、仓管记录表、工具登记表等等,做好的全部资料都交给了厂长,然后大致上把推行新的管理方式的优点说出来。

厂长对肖倩倩的办事能力还是很信任的,他并没有把年轻人不当回事,而是很认真地听她说,然后仔细地看这些文件,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

三人大约交流了两个多小时,那几份文件上,也被厂长新标注了许多备注。

“你们先回去,这事我再仔细想想。”

按照这份计划,厂里的变动会很大,要是一般的守成型管理者,肯定不愿意做这些改变。但常厂长对八一厂的现状其实是不满的。

八一厂本就是由周边一些小厂合并起来,有些有能力的人互相不认可,总觉得自己才是最厉害的人;有些关系户混日子,又不好处理掉。还有其他许多小问题,总之厂里的管理是偏混乱的,要不是近些年做卡车确实能赚一些,八一厂可没法支撑下来。

等肖倩倩跟萧鑫离开后,厂长闭着眼,手指头轻轻在桌面上敲打着,刚看过的那些文件里:八一厂的平面图、各车间的平面图、产线的安置图等等,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

他得承认,要是按照肖倩倩他们的新方案,先对车间重新做一下规划,确实会更便于员工的生产操作,也更便利半成品在几个车间之间的运输。

他这天想了很久,连晚上睡觉都没睡好,第二天一早上班,就把肖倩倩跟萧鑫叫去,“先从车间的重新规划开始,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们两个人负责了。我会开个会,跟大家说明,让他们尽量配合,至于能不能让他们完全配合,尽快完成符合你们绘制的车间图的规划方案,那就看你们俩的能力了。”

“放心吧,厂长,我们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好的!”肖倩倩承诺道。

等离开后,萧鑫挠挠头问:“好像厂长只说改一下车间,其他的没说做不做啊……”

“嗯,要一口气动太多,厂长估计一时也调不出人来——而且,或许厂里的大家不会同意厂长做太大变革也说不定。所以他让我们先只动四个车间,等大家体会到车间被重新规划后的好处,再进行别的变革,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就这么着,以肖倩倩跟萧鑫两人为小组领导——整个小组其实也就他们俩,在十月初开始,对四个生产车间进行重新规划。

这个重规划,是建立在未来被广泛运用在各工厂管理中的一个5S管理方法基础上,肖倩倩跟萧鑫又结合八一厂的现状,以及现在的国情,进行了一些调整。

他们之前已经重新测量过车间本身,以及里面各设备的尺寸,然后按照生产步骤的需要,打算将大部分设备进行一些挪动。

大型设备的挪动不是说一两句话就能做好的事情,也就肖倩倩跟萧鑫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比较好,所以他们选择在生产较清闲的时候,拜托大家帮忙,这件事才能顺利进行。

刚好萧鑫又是维修部的,他本身水平就很高,愿意指点有心学习的其他年轻人,所以维修部那些年轻力壮的员工,也愿意主动给他们帮忙。

在车间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明显变化时,肖倩倩也收到了闺蜜常欢的来信。

原本说好了,常欢去南市后,一定不能忘了给肖倩倩写信。可她七月初离开,却一直到十月初才有第一封信寄达,也不知是什么情况。

肖倩倩一回家,就立刻打开信看起来。

两人是好朋友,常欢写信的格式就很随意,简单一个写了个抬头之后,下面就直入正题,写她到了南市之后的事情。

这封信着实很厚,大概得有二三十页纸的样子,常欢肯定不是一口气写了这么多,估计是有事耽搁,把多次写的信件攒着一块寄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