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八一厂这款三轮车做的比较大,宽度跟未来那种私家车差不多,长度则是有SUV车那么长,而且后面的载货箱是可以自己拆解成露天的或封闭的,在投入应用之后,它的灵活性比较强。

综合考虑车子的成本,还有以后材料升值的问题,肖倩倩初步判断定价不能低于四百块,而且还要求要附带至少一百张工业券(他们总不能特意去申请出个三轮车专用券)。这还是不给保修的情况,保修就得另外自己掏钱掏工业券买材料。

但想快点把三轮车推广开,就得让大家觉得买了这个很安心。价格上,其实稍微可以提高一点,但售后一定得做好。

肖倩倩用笔头顶着下巴,在昨天做好的计算过程边上,又随手列了几行公式计算核对,得出一个比较适宜的定价区域。

这时候,厂长他们也把会议的主题思想说完了,给在场的技术员都打了预防针,让他们知道自己接下来可能会天南地北地跑,尽可能地把这些三轮车推销出去。

“车子具体有什么优点,我们最好是找文笔好的人罗列一下,免得有些技术员干事的能力强,但唯独嘴笨,”这里说的就是像萧鑫这种员工了,厂长笑着看了他一眼,“你们要先在徐市周边的乡镇,找他们的书记、公社领导等人,或者有些建筑项目的负责人,说明我们这三轮车的好处,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前期花点钱投资买车,是绝对划得来的。”

说到这,厂长就问肖倩倩,“你那边算的怎么样了?”

“目前车子的成本在三百多块,材料要用掉六十到八十工业券之间,这个区间是浮动的。不过,三轮车卖出去之后,大概率是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一些零件很容易被损耗,我觉得,我们可以前期把价格定高一点,但保证在接下来的多长时间里,给人家保修。”

“你说的有道理,那你推荐的定价是?”这回问肖倩倩的,是盛部长。

肖倩倩把本子放在自己大.腿上,回答:“我建议一辆车卖一百五十工业券,再加六百到八百之间的现金。然后保证售后一个月包退换,售后三年包维修,这些都是免费的,只要不是他们自己太过分,把车身都给弄坏了,那些维修零件,全都免费。”

当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点免费的维修费用,早被算在前期的定价里了。

盛部长摸着下巴想了想,跟他旁边的厂长说:“想法是好的,就是有点难度。现在我们是先量产了一百辆试试市场,一百辆全卖出去,我们这么多技术员,是可以满足保修的条件。可要是三轮车如我们所愿,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到时候,上千上万辆的车子,不止卖到徐市,还有卖到其他省市的,我们这么点技术人员,要怎么去保证能给人家修三年的车?大家光做维修工得了,人力三轮车改燃油三轮车的研究不推进了吗?”

“这倒也是。”厂长看向肖倩倩,“你这说的还是太过理想化了。”

肖倩倩顿了一会,小声跟萧鑫商量了一下,结合他们看过的那些未来的知识,又提议道:“那如果这样呢,我们技术员先兼职推销,把车子卖出去,打出名号,以后技术员就不需要再全部出外勤,到处去兜售我们的产品,自然会有人主动联系我们八一厂。车子卖出去之后,我们保证一个月包退换,一年保修,根据车子卖出去的区域,我们给划分一下最低以镇为单位的服务区。让技术员每周固定一天的时间,带着常用的维修器材跟零件,到某个服务区的临时服务点值班,这时候,需要维修三轮车的人,要么直接开着车子来服务点,要么让技术员到他们车子停放的位置去——后者要额外加□□费……”

他们昨天晚上也大概谈过类似的想法。

本来现在八一厂的发展就还处于一个类似于“雏鸟学飞”的状态,之前卖卡车,人家客户自己基本上就会维修,很少存在后续的售后问题。

现在换成自己做的产品,别的汽车厂没有图纸,短期内无法仿造,不会来抢八一厂的市场,可他们也无法帮忙维修。一旦车子出什么故障,顾客就只能找八一厂的技术员去解决。

这是肖倩倩坚持提出要弄个保修条件的缘由。不然的话,他们厂做出来的新产品,人家没用过,你说的再天花乱坠,人家也不怎么敢花钱买。

可一旦承诺一个月包退换,三年或一年内免费保修,人家就觉得自己买这个车子有保障了。拿着八一厂的承诺书,再不济,他们就当是交了押金,免费试用一下这个三轮车;若是用的满意了,后面即使有点小问题,八一厂的技术员也会来帮忙解决,这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