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之前说的是要做小轿车,结果交上来的图,可一点也不“小”。

“我们想着,在迷你便捷方面,已经有上海牌轿车珠玉在前了,再板正一些,又有红旗牌汽车。我们总得做点不一样的,考虑到国家大部分地方的路况都不好,有些领导需要乘车去较远的地方,那这款车,就比一般的公务车,显得更适用一些。”

肖倩倩解释了要做SUV车的用意,然后主要介绍了一下,他们设计的这款车,最终的理想性能数据。

“如果能做好,这款车开出去翻山越野也不在话下。”

厂长稍微迟疑了一下,想到之前肖倩倩跟萧鑫两人,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就放了心。

“行吧,你们俩是汽车研发队的主力,这方面,你们俩自己做主。周会时……不,这个让你们每周汇报,有点太为难了,那就每个月度会议,你们把研发进度汇报一下。同时也要把每阶段的研究消耗的资金给记录清楚,要交给财务部过账的。”

“好,我们知道的。”

这也不是肖倩倩他们第一次搞项目。上次做挖掘机,他们前后花了近六万的研究经费——六万在这个年代,是个很高的数额,可比起研究成果——两个型号的高性能挖机,能给八一厂创造至少十年的利益,这可不止六万。而且在研究中,还会有些有用的副产物,能作为厂里的技术储备,以后总能用得着的。

说起挖掘机,厂长参考隔壁玩具厂的配置,也给八一汽车厂专门分出来一个销售部门,产品推销、联系送货、售后处理等等,都转移给销售部负责了。另外,厂长还借用玩具厂的出口业务关系,顺利把挖掘机往一些非发达国家出口,之后自己要来擅长鹰语、或者擅长多种小语种的人才,让他们自己开发新的出口渠道。

在肖倩倩沉醉在各种研究中时,厂长这些老一批的领导,也在努力提升自己,为八一厂做出更合适的发展路线指导。

挖掘机成功出口这件事,肖倩倩还是在周例会上听销售部长说的呢。虽然愿意从华国买这种大机器的,只有偏落后的国家,可人家反正也是实打实付钱的,这么着都是一种外汇。

等八一厂把新款汽车研发出来了,借着现在开始建立起来的国外关系,肯定也能做出口业务。

那么,把前期研究经费赚回本,也变得更简单了些。

想到经费问题,肖倩倩稍微有些头疼。

比起人家上海牌汽车,几十年从一而终地用类似的配置、只在外观上做改变,他们现在是几乎要从无到有地,把车子各重要部位给设计、研制出来。

这个难度很高,肖倩倩在跟萧鑫两人定下计划书时,就做好了闷声干几年的准备。主要是他们现在还不确定这十几个助手,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如果助手们自觉地越学越上进,那么研究的速度,会接近指数型曲线,越往后越快。

把项目策划书提交上去,通过审批后,肖倩倩作为名义上的研究组长,从财务部直接支出了第一笔研究资金——足足一万块。

萧鑫选择从有过研发经验的燃油发动机开始,做这个,刚好吴叔、大王、小王三人,能比较熟练地完成辅助任务。其他人,也都了解过上一台直列六缸发动机的原理,他们一边打下手、一边学习,估计进步的速度会比较快。

只是这个V型发动机,做起来跟直列的完全不一样,好多涉及到计算的,又得全部重来,这方面只能靠肖倩倩跟萧鑫两人了。

除此之外,他们这些技术员,自己充当钳工、电工、精工,耗费大量的材料,不断地按照设计图来试做样品,然后根据样品测试数据,回过头来调整设计图,接着又得重新做样品……如此循环,直到图纸跟实物数据匹配,确认合格后,这个制作样品的过程才能结束。

但样品做出来了,还得考虑批量生产的问题。

总之,光是完成一个新发动机的研发,就得耗费很多经费、以及很长时间。

肖倩倩跟萧鑫两个,分别作为研究团队的组长、副组长,带着十二个助手,直接从七六年的十月,干到了七七年的七月底,才终于让新的V型八缸发动机能在发动机厂那边投产。

到这时候,研究经费已经烧掉两万多了。

结束了发动机的研究,大家也没空歇息,紧接着又开始新的项目。

一天天充实地过去,在七七年年底的时候,肖倩倩跟萧鑫才成功升到五级工。同时,厂长还给了他们一个惊喜,把他们这个暂时只有十四人的研究团队,单独提出来,成立了“八一厂高新技术研发部”。

肖倩倩是研发部部长,萧鑫是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