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阮阮,我看要不还是降价吧?”

“一瓶驱蚊水两个人用,最多最多一个月就用完了,一家子四五口人,那一个月就得用两瓶,那就是八毛钱,一个夏秋七八个月就是五六块了,还是很贵的。要搁我以前,我都觉得还不如被蚊子咬了,反正也咬习惯了……”

原来这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驱蚊水的普遍看法!

宋阮阮总算是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她自己怕被蚊子咬,就觉得驱蚊水是刚需,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驱蚊水其实是非必需品。

可是不对,她记得妈妈曾经说过,在她那个时代依然生命力很旺盛的一种驱蚊花露水,就是出产于七十年代末,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非常受欢迎。

为什么到了她这里就不行了?

那花露水最原始的产地是哪里来着?她想不起来了?

难道是因为她所在这片区域的人们不如那种花露水的产地缺钱?

可是不对啊,妈妈曾经以一种她难以理解的与有荣焉的语气说起过,那花露水的创始人是在一个很贫穷的县城打下了最初的市场。

而且,头花那种没用的东西卖三五毛一个不也一样有那么多人买?

反复思索了好几个小时,宋阮阮总算是有了思路。

是香味!

她制造的驱蚊水和那种花露水最大的区别是香味!

她不喜欢太浓郁的香味,甚至小时候是很排斥用花露水的,但妈妈却好像对那种花露水有种莫名的感情,还说她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她年轻的时候,很多女孩子都拿花露水当香水用。

再结合此时人们对浮夸鲜艳的颜色的追捧,她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同样出自于这个时代的那种花露水,做出了在她看来那么刺鼻的香味,竟然还能大受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