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回想起舅舅,张晓晓又给舅舅和姥爷他们也做了一件厚棉袄,至于姥姥和舅妈,赵晓晓一人给他们勾了一件毛衣,甚至还给他们勾了一件围巾以及帽子。

几个小表弟的衣服则是捡建国和建党的,甚至还包括燕子的衣服,虽然他们也可以互相换着穿,但是这几件衣服有些小了,就直接给他们两个孩子穿吧。

做完孩子们的衣服之后,张晓晓总算的可以歇息一下了,不过也就休息了一天,到了第二天,张晓晓就跑到外面去接活了,因为之前在缝纫铺工作的原因,张晓晓接到几个帮人缝制衣服的活计,一件衣服给五十块钱,厚一点的衣服给八十,这一天再怎么说也能做个三件衣服吧,在加起来就有一两百块钱了,还是挺不错的。

到了立冬那天,张晓晓给几个孩子们包了一顿饺子,吃猪肉白菜馅儿的,里面还加了一些鸡蛋,剩下的就是加盐了,虽然调料很少,但吃的就是一个鲜灵!

这边属于北方,一般人吃饺子会在一些醋,张晓晓也会蘸醋,但是会在醋里面放上一些辣椒油,然后就着大蒜吃,简直香的不得了。

外面天气现在非常的寒冷,张晓晓足足包了三四百个饺子,虽然用了二三十斤的面粉,但是这些都是值得的,就放在外面的大缸上冻着,那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冰箱,需要用的时候再从里面拿出来,然后放在锅里面煮着,而且煮出来的味道更新鲜的也差不了多少。

本来以为三四百个饺子可以吃很久的,但是一个男孩就能吃30多个饺子,放开肚子吃能吃40多个,甚至还能吃50多个,那足足有两斤多了呀。

所以三四百个饺子看着挺多的,但是也就两三天的量,张晓晓索性就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每顿吃个几个,然后再喝上一些面汤,吃上一点面条,浑身上下暖洋洋的。

“晓晓,你在不在呀!”小姑姑敲着门,站在门口喊道。

张晓晓听到动静之后,还没站起来呢,建国就飞快的跑了过去,把门打开了,然后欢快的叫了一声“姑姑”!

“外面真的是太冷了,冷风直往脸上刮,都快要把人给冻麻木了!”小姑姑一边脱着围巾,一边脱着帽子,掀开他们特意做的挡风帘子,从屋子外面走了进来。

说起这个挡风帘子,本来家里面也没做这个,可自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之后,张晓晓本来想把门关了,可是一旦关了之后,屋子就变得黑乎乎的,里面的空气也就透不出去了,整个房间特别的闷,还容易看不到外面的情况。

所以张晓晓就做了挡风的帘子,这外面的棉布是他选的,黑布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破布,就是他们之前拆下来的旧被单,裁成一寸一寸的大小,然后再往里面铺上一层薄薄的旧棉花,用缝纫机给扎好,而且是一层一层的扎,方方面面都给扎的严严实实。

扎好之后的棉布块,再用绳子穿好,上面挂上一些铁环,然后再往墙上钉几个钉子,最后再把做好的挡风帘子挂上去,既可以挡住寒风,又可以听到外面的动静,甚至空气也可以流通,简直是一举多得。

小姑姑也注意到那个帘子了,他们家的帘子就是一块破布做成的,虽然也可以挡风,但是挡的不是特别的多,关键是这布是一层压着一层的,自己进来的时候只需要随机掀开其中的一块布,不像自己进来之后还得把整块的布掀开,实在是太麻烦了。

“你这倒是做的不错呀!”小姑姑夸赞的说道:“比我强多了!”

张晓晓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这个好点子并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在现代社会就经常看到的,就比如一些商场之类的,不过商场大多都是一些塑料制品,这个时代没有塑料,她只能用棉布代替。

第121章 牛肉

“只是自己随手做的,登不上大雅之堂!”张晓晓笑了笑,贴心地给姑姑倒了一杯红糖姜水,“不过,喝点热的去去寒吧!”

说起这个红糖姜水,家里面不是有两个炉子吗?她把炉子搬到了堂屋里面,又买了个小粗茶壶,就这样放在炉子上面,放上一些开水,里面放上红糖,是不是再放点红枣和姜片什么的,渴了就喝上了一点,既可以去寒,也可以暖暖身体。

也许是因为这段时间不忙的缘故,张晓晓也想做奶茶的,这边还是有挺多奶牛的,不过卖牛奶的人很少,倒是有卖羊奶的那种东西,膻味比较重,需要添加的东西也多,张晓晓没那个耐心,所以索性就放弃了,改成了红糖姜水。

当然了,做这个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这副身体实在是太不争气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饱受虐待的缘故,这个女孩身体的寒气真的特别的多,不光来大姨妈的时候疼得死去活来,甚至月经期还有些不稳,一般来说,正常的月经期一般在28天,可是这个身体一般都是一个半月或者是将近两个月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