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过招

争魏 苍穹之鱼 1195 字 3个月前

大江上千帆竞过,两岸的码头上车水马龙,百业兴旺。

“江东能有今日之富足,得来不易也!”杨旭感叹道,没有战争的威胁,整个天下都焕发出了活力。

不止是江东,还有中原、淮南。

尤其是淮南,魏吴对峙的六七十年里,淮南基本成了无人区,肥沃的土地被荒废,繁华的城池被毁弃,人口被迁走。

而现在的淮南已经重新焕发了生机。

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新的村落拔地而起,又因是处在运河的关键节点,江东、岭南的物资必从此而过,将淮南也带向了繁荣。

“王士治有大才也!”杨旭赞道。

其实他与王濬之间别没有那么大的裂痕。

当年的事早就被他抛之脑后,杨旭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且愚蠢之人,也明白王濬在大秦的地位。

有些人,即便身为太子的他,也动不得。

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一群足智多谋的僚属,司马望如此拙劣的离间计若能奏效,只能说明天下吴人了。

“也并非全是王濬的功劳,陛下开漕运、海运,建业成为中转之地,兼其地本就富饶,发展成今日,实属正常。”张华拱手道。

张骏也附和道:“不错,若非陛下、殿下之雄才大略,江东、淮南岂能有今日?”

这话一半是真心实意,一半则是马屁。

杨旭摇摇头,这些年听过太多的阿谀奉承,心中早已波澜不惊,“虽然如此,若我大秦再多几位如王士治这般的贤才,何愁不能开创盛世!”

杨峥的心愿也是杨旭的心愿。

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永远是巨大的。

“我等必齐心协力,为大秦开创盛世!”

众人齐声拱手。

杨旭三两句话,就挑动了他们的心弦。

“去书一封,褒扬王濬治吴之功,同时告诉他,孤五日之后返回大兴。”

“殿下不去江东?”众人诧异。

已经到濡须了,再往前伸一脚就是建业。

杨旭豪迈道:“不必去了,江东有王濬在,必然井井有条,我们三万骑兵,近十万战马渡江,冲扰漕运,给百姓增加负担,既然中原已了,我等当速回,向父皇禀明此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