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科举文里做考官 辛宸 853 字 3个月前

辛弃疾刚给他炫耀了昨夜一宿没睡,翻出来的一张神臂弩图纸。

这个还真不是方靖远的作品,是他在贡院跟张玉湖谈及军中弓弩时,张玉湖说虞允文曾让人改进过八牛弩,当时射穿金主完颜亮坐船帆绳,吓退金兵用的就是这一款神兵,只可惜造价昂贵,搬运和安装都极为不便,最要命的是准头不足,才导致这等神兵只能用于攻城守城,而不是寻常战阵。

于是方靖远就找来了工部所存的八牛弩图纸,稍微改造了一下,改制成的神臂弩,单人可用,不光有手动脚动两款,还加上了瞄准的机关。尤其是小型臂弩,是他给自己的防身利器。毕竟在这个世界里,他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没点防身的本事可不行。

对他而言,三点一线瞄准法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可在这个时代尚未普及开来,更不用说计算箭阵射程抛物线距离等更复杂的方程式,他随手涂画还没来得及给张玉湖看,就被辛弃疾先发现了。

辛弃疾自幼习武,比张玉湖和方靖远更为弓马娴熟,对这些兵器的了解也远在他之上,不光见猎心喜,还拉着方靖远追问箭程和箭阵覆盖面的计算公式怎么来的,再得知这次乡试那道让众考生骂娘的“何日相逢”题就是方靖远出的,更是喜上眉梢,追问个不休。

方靖远也没想到,辛弃疾文武全才之外,居然对数学也颇有研究。

原本他给那些工匠讲解图纸时,说不清的数据只能让他们照图摸索,可跟辛弃疾一说,他不光是能举一反三地算出数据,还能亲自动手。

照辛弃疾所言,他用的那张牛角雕弓就是自己亲手所制,原本在老家还有他自己仿照三国志描写打造的一把“伪·青龙偃月刀”,只因后来押送叛徒南下需要隐匿行踪,不方便带如此显眼的长兵器,这才忍痛放弃。

而他随身所佩的龙泉剑也是请人精心锻造,虽说不上削铁如泥,但先前破阵时杀敌无数,也是开了刃见过血的宝剑。

宝剑送给了方靖远,方靖远的神臂弩就成了辛弃疾的心头好,为此,他甚至提前若干年写出了那首后世让方靖远同期考生背得想哭考得最频繁的词《破阵子》注1,只是改了最后那几句,变成独属于他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燕幽寒光照铁衣,踏破九州山河倾。归来仍如梦!

方靖远哭笑不得地接下他“赠英雄”的宝剑,这强制性的回礼倒也算是合他的心意,只是更为珍重的是辛大佬的亲笔题词,这等宝物收藏好了,以后就是他的传家宝啊!

只是他没想到,未来的传家宝还没升值,他自己的本家就先把他告上了临安府。

“不孝不悌,罔顾王法,窃卖考题,徇私舞弊!”

他揪出来的科场舞弊案,兜了一圈,竟然是自己的“家人”把黑锅抡圆了砸回到了他的头上。

第十四章 闲里告状

举报方靖远的人,是他方家同族的一位堂兄。

那人也不知从哪打听到,这次临安府乡试最难的“算法题”是出自方靖远之手,不知是自己一时冲动,还是被人撺掇,冒出来一口咬定这是他作弊之举,说他是因为先前通关节的考题被人搜捡出来,才故意出难题把人刷掉,避免被人发觉。

旁人不知道方靖远的水平,他们自家人可是一清二楚,当初的探花郎若不是上皇看脸加看在太子的面上,怎会便宜了他?

在开考之前,方家明明说好了有三个参加乡试的子弟要他关照,还特地送了份礼。可没想到他居然换题不说,还把人都刷下来,方家子弟此番乡试全军覆没,对方靖远恨之入骨。

按此时的大宋律例,举告有功者,可得被告一半家产,有功名者甚至有机会入朝为官。他们干脆就拿了先前通关节的“试题”前去举告,想借着举告之功,博个出身。

大理寺卿先前就收到了赵昚派人押送来的几个闹事“考生”,这会儿一听又有人举告科举舞弊的主谋是方靖远,登时吓了一跳,赶紧派人来“请”。别人不知道,他这刚被赵昚敲打过的,如何不知此番挖出弊案的人里,功劳最大的就数这位方大人。

居然还有人告到他头上,真是不知死活。

若非举告的人方靖远亲眷,他直接就让人乱棍打出去,连请来问话对质的环节都可以省下。

被自家人举告,无论如何都得走一趟,方靖远只得将家里的事都交代给了辛弃疾,想着怕是赶不上明日重阳登高的聚会,还特地给陆游留了封信致歉,这才跟着去了大理寺。